晏几道《思远人》翻译赏析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出自晏几道《思远人》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

  ① 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 红叶:枫叶。

  ③ 黄花:菊花。

  ④ 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行人。

  ⑤ 旋:便。

  ⑥ 红笺为无色:红笺因沾泪而褪色为无色。

  【译文】

  枫叶红金菊黄已是秋深,我思念千里以外的远行人。天上的浮云散尽,鸿雁杳无踪影,我到哪里投寄书信?

  靠着窗滴泪一串串,正好用它研墨把笔运。渐渐写到离别以来,最伤心之处,泪水把信笺的红色冲了个干净。

  【译文二】

  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 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是砚石研成泪墨。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译文三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赏析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闺中念远之词。上阕写秋晚而引起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下阕写愁极和泪研墨写信的情形。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词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全词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自然,不事雕琢却也真切感人。此外,词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用泪水将信笺的红色冲掉来写女子的伤心,不仅别出心裁,还有一种别样的韵味,将思念描写得更为形象具体,也更能感动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389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详解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详解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3
  •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这两句是说,城里空空的,以前的官署早已淹没在秋天茂密的荒草里,唯有城上的女墙还在,但已看不见将士们巡逻的身影,只在夜间听…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0
  •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198
  • 《忆少年·别历下》翻译赏析

      《忆少年·别历下》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晁补之。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重算来、尽成陈迹。…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8
  •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1
  • 小学三年级古诗词翻译

      注:有的省份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而有的省份则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本页面仅以小学六年进行小学古诗归纳。且各省教材有所不同,仅以“人教版”为参考标准。   小学三年级古诗共计8…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