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原文及翻译

  关雎原文及翻译:

  关关雎鸠(jūjiū),在河之洲。窈窕(yǎo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youzai),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原文字词注释: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公元前1063-前1057年)住东都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统治东方诸侯。周南都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诗歌。《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贵族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结婚。

  关关:象声词,鸟的啼叫声。

  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形容它们的融洽。

  好逑:等于说佳偶。逑:配偶。

  参差荇菜:长短不齐的荇菜。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寤:醒着。寐:睡着了。

  思服:思念。服:想。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表达对她的爱慕。

  芼:摸,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原文翻译: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关雎赏析:

  《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同时,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着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的过程。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这里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本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三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此外,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如参差、窈窕、辗转、关关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延伸解读: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

  有关《诗经》的拓展阅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

  《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40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这两句是说,古往今来,在名利的诱惑下,谁不为它所驱使而奔走呢?喻人应警惕名利的诱惑。警策之言,发人深省。揭露批判了时人难拒诱惑,追…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4
  • 适合发朋友圈的绝美古诗词

    陪伴家人时 谢尽浮名更无事,灯前儿女话团栾。 ——陆游《秋雨》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

    2022年10月10日
    105
  • 《杜景俭》文言文翻译

    《杜景俭》文言文翻译   《杜景俭》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69
  •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译文]  被贬谪的人要去遥远的长沙,依恋回望长安不见家园。    [出自]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26
  •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临江仙·探梅   宋代: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98
  • 《元史·张昉传》原文与翻译

      :   张昉,字显卿,东平汶上人。父汝明,金大安元年经义进士,官至治书侍御史。   昉性缜密,遇事敢言,确然有守,以任子试补吏部令史。金亡,还乡里。严实行台东平,辟为掾。乡人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