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父原文和翻译

  祈父

  先秦:佚名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译文 」祈父!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祈父!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祈父!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注释 」⑴祈(qí)父(fǔ):周代执掌封畿兵马的高级官员,即司马。

  ⑵爪(zhǎo)牙:保卫国王的虎士,是对武臣的比喻。《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谓祈父职掌我王爪牙之事也。 现在多用作贬义。

  ⑶恤(xù):忧愁。

  ⑷靡(mǐ)所:没有处所。

  ⑸爪士:即爪牙之士。

  ⑹厎(zhǐ):停止。一说“至也”。

  ⑺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

  ⑻尸:借为“失”。一说“主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言我从军以出,有母不得终养,归则惟陈飨以祭是可忧也。“饔(yōng):熟食。

  鉴赏

  这是一首士兵们抱怨司马将军的诗歌。全诗三章,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诗一开头便大呼“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说:“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重复了这种不满情绪,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马,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可你这司马太糊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第三章里,武士简直要出离愤怒了,其质问变为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

  有注家对最后一句解为哭灵堂,摆祭品,亦通。因为久役在外,不能回家,到最后也不能见母亲一面,当然只能看见母亲的灵前摆满熟食祭品了。这样理解使诗歌更有感染力。

  对于温柔敦厚的诗国传统来说,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有特色者。

  创作背景

  《小雅·祈父》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相当于后世的御林军)抒发内心不满情绪的诗。这个卫士本属于王畿内部队或宫廷卫队的士兵,祈父调他远征,使之久役,有家难归,故怨而作此诗。《毛诗序》说:“《祈父》,刺宣王也。”郑笺补充说:“刺其用祈父不得其人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径直说:“禁旅责司马征调失常也。”按古制,保卫王室和都城的武士只负责都城的防务和治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外调去征战的。但这里,掌管王朝军事的祈父(司马)却破例地调遣王都卫队去前线作战,致使卫士们心怀不满。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王师在千亩受挫于姜戎之时。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40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兵车行 》鉴赏

      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

    古诗文 2022年5月23日
    226
  • 清明节的经典古诗

      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下面是关于清明节的经典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今天又是一年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9
  • 于园在哪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林。于园园林景色与一般的自然山水不同,它们在较为有限的空间中,以人工创造出一个可居…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250
  • 《皇甫规》文言文阅读

    《皇甫规》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5
  • “南都水暖莲分影,北极天寒雁著行”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南都水暖莲分影,北极天寒雁著行”这两句是说,在南国天高水暖的时候,为你送行,我实在不愿与你分手;当今北方天寒,大雁结队南飞,你在这时入朝,实在令人耽心!两…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古诗文 2020年3月10日
    6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