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折枝·瘦竹如幽人》翻译赏析

  《画折枝·瘦竹如幽人》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

  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

  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

  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

  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前言】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题画诗。第二首诗以王主簿折枝画为描写对象,至篇末以诗代简,表示愿意听到王主簿对写诗作画的“妙语”。这组诗是用诗歌形式评论文艺作品的名篇,其中关于“形似”的见解颇受后人注目。虽然分为二首,但围绕“以诗题画”,由画到诗,再由诗到画,最后仍然归结到诗,离中有合,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密。

  【注释】

  ⑸决:急速。

  ⑹悬知:猜想。

  【赏析】

  第二首诗咏画的特点是精当、形象。说它精当,是因为其中出现的画面图象正可用来印证前首所述的艺术理论;说它形象,是因为诗中对王主簿的折枝画描写得十分生动,可给读者以优美的艺术享受。一、二句写竹用“瘦”,写花用“幽”,已颇具情致,同时再用“幽人”比竹、“处女”比花,则进一步写出了竹与花的风韵,这是诗人以“神似”论画、赋诗的结果。三、四句写雀。“低昂”二字再现构图的照应配合,“摇荡”二字传达画中生物呼之欲出的神态,正是于“疏淡含精匀”、“天工与清新”中表现内在情味的妙句。“双翎”句再写雀。决,急速。《庄子·逍遥游》:“决起而飞。”“决将起”,指将起而未起。“众叶纷自举”,再写折枝。“纷”字、“举”字,显示出叶片争欲挺出的神气。这两句所揭示的是意念中的动作,是画家传神的结果。七、八句描写细腻,连蜂儿腿上的“清蜜”也分明可辨。这是苏轼并非全盘否定“形似”的明证。总观画面,不过一丛竹、数枝花、两头雀、一只蜂,却带来了盎然春意。“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既是对画家技艺的总评价,同时又呼应前首,点明王主簿以“一点红”“寄无边春”的艺术功力。最后两句别出新意,与“题画”的主题似断似续,正是苏轼“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答谢民师书》)这样一种写作方法的体现。

  这两首诗是苏轼用诗歌形式评论文艺作品的名篇,其中关于“形似”的见解颇受后人注目。在写作方法上,前首诗几乎全用议论,又是苏轼以“议论为诗”的一首代表作。宋人喜在诗中说理,不过,如不将哲理融于情景之中,就容易造成障碍,令人读来淡而寡味。但苏轼此诗,不但议论中肯独到,而且与情景描写配合有致,故能摇曳多姿,是诗歌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441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2017年高考古诗文名句名篇情境默写综合训练试题及答案(上)

    2017年高考古诗文情境默写综合训练 一、(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0
  • 芙蓉楼送辛渐文言文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文言文赏析   【原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⑴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1
  • 《冯唐列传》“冯唐者,其大父赵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8
  •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郑人买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不要墨守成规要懂得变通。下文是小编整理的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郑人买履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4
  • 《咏石塔》原文及鉴赏

      《咏石塔》原文   远看石塔黑乎乎,   上面细来下面粗;   有朝一日翻过来,   下面细来上面粗。   《咏石塔》鉴赏   初看文句粗俗,其实粗中见巧,蕴有“置换法”的哲理…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46
  • 蝶恋花(别恨)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急水浮萍风里絮。恰似人情,恩爱无凭据。去便不来来便去。到头毕竟成轻负。帘卷春山朝又暮。莺燕空忙,不念花无主。心事万千谁与诉。断云零雨知…

    古诗文 2020年6月2日
    5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