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翻译赏析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作者为唐朝诗人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前言】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七言律诗。本篇以诗代函,酬答卢衡州。卢衡州初到衡阳,致函宗元,感叹气候炎热,宗元以所在柳州与衡州相较,在宽慰卢衡州的字里行间,委婉抒发了自己对贬居远方的苦闷之情。

  【注释】

  卢衡州:名字不详,当为出守衡州刺史的卢姓友人。衡州,今湖南衡阳市。

  临蒸:衡阳旧名,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

  炎方:南方炎热之地。

  雁几行: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每年秋天大雁南飞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飞。这里一则劝慰卢衡州莫叹南方之炎热,一则询问秋来大雁来衡的景况。

  林邑:古地名,治所北临骥州,在今越南境内。

  戟:古兵嚣的一种,长杆顶端装有月牙形的利刃。

  牂牁:古郡名,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

  汤:热水。

  蒹葭:一名荻,即芦苇。

  渐沥,风吹芦苇的声响。

  柚,橘类果木,即柚子。

  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柳恽字文畅,河东人,工诗善琴,后贬吴兴太守,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潇湘:湖南境内的两条水名,这里代指在湖南为官的卢衡州。

  【翻译】

  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像牂牁,南流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诗,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鉴赏】

  首联点出友人在之前的来信中讲了很多有关衡阳这个地方不好的牢骚话,表示难以忍受衡阳这个地方。诗人回信后告诉他不要这样悲观地想。秋来雁至,正好可借雁寄语。

  颔联写出柳州地形复杂,气候炎热,若拿柳州与衡阳相比,环境更难以忍受,然而诗人自己都已经适应了,那么友人就不应该再有不满的情绪了。

  颈联写衡阳一带美好的景色,对偶工整,色泽明丽,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尾联诗人引用典故,劝勉友人,回应了前文,让人顿感诗意浑成。

  此诗内含悲情而意悠境远,首联的“为报秋亲雁几行”和尾联的“还将远意问潇湘”,均有高朗舒畅、风情摇曳之致。前四句是接来书后对柳州居地的“报”,后四句是因思念友人而对衡州一地的“问”,一“报”一“问”,正好将全诗绾合起来,最能见出作者的作意及其在句法、结构安排上的技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57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的诗意: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这两句是说,柳条拂着仪仗队的旌旗,在晨风中飘扬,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8
  • 古代优美诗句-写景类

    古代优美诗句-写景类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浣溪沙》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游湖》   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50
  •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阅读答案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167
  • 《齐人攫金》原文翻译及道理分析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12
  • 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鉴赏及译文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赋得…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5
  • 《夜如年·斜月下》翻译赏析

      《夜如年·斜月下》作者为宋朝诗人贺铸。其古诗全文如下: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前言】   《捣练子·斜月下》是宋代贺…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