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侍宴》翻译及赏析

  《上元侍宴》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前言】

  《上元侍宴》,原名《正月十四夜扈从端门观灯三绝》。这一首是典型的应制诗,封建时代皇帝临朝,礼仪最繁琐,等级最森严,皇帝高高在上,臣子战战兢兢。但诗人却把它描绘得庄严肃穆,典雅隆重,完全是一派歌功颂德的景象。

  【注释】

  上元:指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侍宴:臣子赴皇帝的宴会。

  淡月:淡淡的月光。

  疏星:稀疏的星星。

  建章:汉代的皇宫名,这里借指宋代皇宫。 即建章宫。

  仙风:这里喻宫中吹来的风。

  御炉:皇宫中用的香炉。

  鹄立:像天鹅般引颈直立。

  通明殿:玉皇大帝宫殿名。借指宋皇宫。

  红云:比喻穿红袍的侍臣。

  玉皇:天宫中最高的统治者,借指宋帝。

  【翻译】

  淡淡的月光,稀疏的星星围绕在建章宫,皇宫的气象犹如仙境一般,香烟缭绕。文武百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通明殿前,等候皇帝驾到,这场景,就象一朵朵红云捧着玉皇大帝一般。

  【赏析】

  首句“谈月疏星绕建章”描绘出仙境般的宫殿外观:淡淡的月光清冽,寥寥的寒星闪烁,巍娥的宫殿在它们的环绕下,恍若天上宫阙,缥缈犹如仙境,照映着雄伟的建章宫。月谓“淡”,星谓“疏”,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写正月十五特有的景象。十五月圆,群星自然隐烁稀疏,不可能繁星满天。而时值冬末春初,月光寒淡,不会象八月十五皓月当空,清光四溢。所以暗示了时令;二是要使月和星与建章(宫殿)构成一组完整意象。诗人用了个“绕”字点明宫为主,星月为宾的关系,为全诗定下了飘飘若仙的基调。同时,也以宫殿与星月的关系来暗示君臣关系,从而为诗的最后两句实写埋下伏笔。

  次句“仙风吹下御炉香”承上而来,将上句创造的气氛坐实为仙境。写宫殿内景:似是天上宫阙,阵阵仙界之风吹过,吹送着御炉前的袅袅香烟,使偌大的皇宫清香流荡。诗人以馥郁香气的到来,暗示了皇帝即将驾临。

  三句“侍臣鹄立通明殿”,照应诗题“待宴”。写侍宴的群臣像鸿鸽一样,引颈肃立,宫殿满堂生辉,气氛庄严而祥和。此时,群臣们静立恭候皇帝驾临,但诗人此时已犹如置身仙境、浮想联翩。“鹄”,一说指天鹅,一说为鹤。这里应理解为鹤。因为不仅鹤立与鹄立是同义词,而且更重要的是释成鹤更增强了仙界的气氛。鹤在古人看来是仙鸟,称为仙鹤,认为它们是神仙的座骑。在诗人眼中,此时群臣们象仙鹤一胶引颈挺立,静待主人的骑乘。“通明殿”,表面上指举行宴会的宫殿灯火通明,金碧辉煌,而实际双关天上玉帝的宫殿。“上帝升金殿,殿之光明照于帝身,身之光明照于金殿,光明透彻,故为通明殿。” (宋代王十朋注引《敦误明星保留传》)典故的妙用,更增添了仙界气氛。

  末尾“一朵红云捧五星”突出画面的主题:像朵朵红云烘托朝阳一样,身着红袍的侍臣们簇拥着皇帝,场面热烈壮观。这本是指皇帝驾临筵席,但诗人夸张地写成在玉阶紫殿上,红霞千朵,金光万道,簇拥营天上至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出现。可见,诗人早已感到置身于仙境,水到渠成地产生了这种幻象。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59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翻译赏析

      《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前言】   《东坡》是由苏轼创…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5
  • 《庖夫》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庖夫》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庖夫》文言文翻译和注释,欢迎阅读。 文言文   昔有庖夫(1),甚(2)迂(3)。于市(4)巿…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73
  • 满江红(和陈漕使仙湖韵)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莫是西湖,分一派、残波胜碧。间问著、莺仙丹事,老榕知得。荇水带长鸥踏损,柳风絮暖鱼吞入。只前山、依旧汉时青,晴还湿。亭疏好,何消密。花…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48
  • 《熟读精思》

    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⑴,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⑵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141
  • 《本草纲目.草部.续断》文言文

    《本草纲目.草部.续断》文言文   释名   亦名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气味   (根)苦、微温、无毒。   主治   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99
  • 陈与义《得席大光书,因以诗迓之》阅读答案

    得席大光书,因以诗迓之 陈与义 十月高风客子悲,故人书到暂开眉。 也知廊庙当推毂,无奈江山好赋诗。 万事莫伦兵动后,一杯当及菊残时。 喜心翻倒相迎地,不怕荒林十里陂。 注 【注】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