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翻译赏析

  《鹧鸪天·京洛风流绝代人》作者为宋朝诗人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注释】

  ①鸦头袜:古代女子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

  ②颦:皱眉。

  【翻译】

  京都洛阳这位美貌举世无双而又品格高洁的美人,为什么像风中飞絮似的,飘落到苕溪渡口来呢?笼鞋中微微露出了鸦头袜,脚步轻盈,如同宓妃洛神一般。

  轻启朱唇,落出绽暂一笑;紧蹙的绿色双眉,透出心中的忧伤。有谁与她共同度过这无限美好的春天?何曾习惯这种忆旧念往,孤零零的生活?如同巫山神女,化作西楼上空的一缕飞云。

  【赏析】

  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坎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而且,由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连系起来。故通篇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开篇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首句“京洛风流绝代人”七个字,包括这样三层意思。那么,这位曾风光一时的佳人,“因何风絮落溪津”?为何像风中飞絮似的,飘落到苕溪的渡口来呢?说她的来到苕溪是如柳絮的随风飘落,含意深厚。“颠狂柳絮随风舞”(杜甫《绝句漫兴》),这风中之絮是不由自主,又是无人怜惜的。用风中之絮来比喻,暗示人的不幸遭遇,一个“落”字双关出人与柳絮的同等命运。其中也掺杂著作者的身世之感。这句前面用“因何”这一似问非问的句式,后面用荒僻的“溪津”与繁华的“京洛”作鲜明对比,深刻地写出了这个“风流绝代人”的不幸遭遇。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深深怜悯和同情。

  “笼鞋浅出鸦头袜”。笼鞋,鞋面较宽的鞋子。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出足趾的袜子。这句是说从笼鞋中微微地露出了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化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曹植形容洛水女神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词里的女子穿了这样款式的鞋袜,步态轻盈,如宓妃洛神一般。这仍是对“风流绝代人”的赞美:她高洁,飘逸,和一般风尘女子迥然不同。

  过片,暗示她的辛酸生活,并表达了对她不幸遭遇的同情。“红乍笑,绿长颦”。“红”,指她朱红的嘴唇,说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或说红指她笑时莲脸生春;总之是说她笑时的美丽。“绿”,指青黛色的眉毛,说她双眉紧锁,隐含忧伤。“乍”,表示时间短暂,与“长”相对。说明她笑时短,颦时长。仅用六个字,不仅使人的神态毕现,而且写出了人酸苦的内心世界。这笑,看来是勉为欢笑,而颦才是真情的流露。“红乍笑,绿长颦”六字用得高妙奇绝。“红”与“绿”对,色彩鲜明,让人顿觉佳人的仪态万方:“乍”与“长”对,以时间长短刻画佳人神态的流程:“笑”与“颦”对,揭示出佳人复杂的心态。意蕴本融,言简意赅。描写女子情态的词句本也常见,如“修眉敛黛,遥山横翠,相对结春愁”(柳永《少年游》),十三个字只写出了人的“春愁”:“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晏几道《菩萨蛮》),十四个字只写了人在梳妆打扮时而“愁春”。它们都没有姜词这样高度浓缩,韵味悠远。

  “与谁同度可怜春”。春光无限美好,可是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与谁,即没有谁。贺铸有“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句,与此境界极相似。这深情的一问,不仅表现出词人对她的同情,惺惺相惜,而且写出了她的孤苦寂寞。从整首词看,所写是一个歌妓之类的人物。她在繁华的京城也许曾经有过“一曲红绡不知数”的美好时光,如今却沦落溪律,无人与度芳春。对于她的不幸遭受,词人一个字也没有写,女主人公也始终未发一语,全从我之“所见”方面着笔。感慨都在虚处,这样词人的同情之感,表达得酣畅淋漓,人物形象也栩栩可见,特别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古人传说鸳鸯双宿双飞,常用来作为夫妻间爱情的象征。“鸳鸯独宿”,深一层表明无人与之“同度”,只剩下孤苦一人了。“何曾惯”,也深一层地流露出她的忆旧念往,直至今天仍怀着感情上的痛苦。因此接着说:“化作西楼一缕云”。宋玉《高唐赋》载巫山神女与楚王的故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说她化作西楼上空一缕飞云,如巫山神女,对过去那“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的欢愉情景,不能忘怀,表现出她对爱情生活的无限回忆和执着追求。

  白石词的基本风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一种冲冷的胸怀,不让七情六欲无节制地发展,从而达到一种超逸空灵的境界。对情词来说,就不能热情过度,因热情过度容易形成痴迷状态,要用冷笔处理。本词就是冷笔写热情的作品。本词用笔,有时从实处落墨,有时虚处着笔(如“笼鞋”以下四句),但它“无穷哀怨,都在虚处”(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评姜夔《点绛唇》结句语),虽有深情,由于用冷笔处理,故显得气体高妙,清远空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602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赠江华长老》翻译赏析

      《赠江华长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5
  • 十句富含感情的经典诗句

    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该多好呀!若只是初…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3
  • 唐诗北青萝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商隐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译文及注释 北青萝译文 夕阳落入崦嵫山中…

    古诗文 2023年2月25日
    27
  • 唐代那些绝美而悲壮的边塞诗词汇总

    王昌龄[1] 从军行[2](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3],黄昏独上海风秋[4]。更吹羌笛关山月[5],无那金闺万里愁[6]。 [1]王昌龄(698&mdas…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45
  •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这首送别友人的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当时杜牧已受命左补阙、史馆编修,将离宣州团练判官之任回京;友人裴坦(字知进,中进士第后为宣州…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151
  • 卷地风来忽吹散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卷地风来忽吹散的下一句为 望湖楼下水如天。”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 作者:苏轼 年代:…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