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下有怀翻译及赏析

  《秋宵月下有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前言】

  《秋宵月下有怀》这是唐代孟浩然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触景生情,流露出诗人心中的闲愁。

  【注释】

  ①沾:润湿。

  ②栖:栖息。

  ③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④杵: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⑤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⑥望望:望了又望。

  ⑦伫立:久久站立。

  【翻译】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现在回想,已是无言,唯有对着明月许愿:请在每个洒满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为每一滴月光,都带着我的思念。

  【鉴赏】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697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田园乐》原文赏析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出自王维的诗《田园乐·其五》   田园乐·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赏析:   它描绘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79
  • 归有光《世美堂后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29
  •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少负奇才,植大节,更危险,无所惧。于书无所不窥,然独好韩非、屈原、韩愈之书。年十六,补弟子员,旋中天启①元年副榜。兴化司李佘昌得其文,争元□主司,弗得,袖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5
  •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87
  • 关于描写西湖的诗句摘抄

    关于描写西湖的诗句摘抄: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m…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13
  • 林嗣环《口技》文言文原文

    林嗣环《口技》文言文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10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