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一封朝奏九重天的翻译赏析

  《自咏·一封朝奏九重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愈。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干。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

  ①九重天:指皇帝。

  ②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③秦岭:即终南山。

  ④汝:你,指韩湘。

  【翻译】

  早晨给皇上递上奏折,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漳州。本来是想为皇帝除去不利于国家的政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浮云隔断的秦岭,我的家在哪里?皑皑白雪堵塞蓝关,连马都迟迟不肯前行。知道你远道而来定是有昕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赏析】

  早上递交给皇上的奏折,没想到晚上就被贬了,看来这次我把皇上得罪得不轻啊。我对朝廷一片忠心,不敢顾及个人的生死安危:已到了衰朽残年,还走上贬谪远方的长途,心中怎能不无限感慨!看看前方的道路,蓝关积雪茫茫,连马都不想走了,它对长安都恋恋不舍,何况是人呢?我知道你(韩砌远路赶来,那么,就在瘴气弥漫的江边来收葬我的尸骨吧。一味忠心报困,只因一封奏折,说了不该说的话,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就被发配到遥远的边疆,怎么能让人不寒心呢?真是前途和这茫茫的白雪一样渺茫无际,只有极其悲哀低沉和深重的心情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本诗开头用了“朝奏”、“夕贬”这两个词,不仅是表示时间相隔的短促,从中还透露出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只是“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这跟发配充军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用“除弊事”申述了自己忠园无罪而获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富有胆识,且老而弥坚,方见诗人的刚直不阿。接下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景阔情悲,蕴涵深广。诗人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奏的,如今料到此去必死,昕以让韩湘安排后事,嘱咐韩湘“好收吾骨”,其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忠诚报国的坚强意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6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全诗翻译赏析

    《题临安邸》是南宋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1、…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4
  • 高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4
  • 祁顺《守约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祁顺 守约轩记 (明)祁顺 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斯约也,…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10
  • 《孟涂文集》的阅读训练与译文

      《孟涂文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117
  •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意思:最美的景致是在初春,嫩绿的柳树才开始抽丝,颜色尚未均匀,这时就应以诗家的慧眼,赞美杨柳,歌唱春天,以唤起人们的热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75
  • 欧阳修文集――卷二十九・居士集卷二十九

      ◎墓志四首   【尚书主客郎中刘君墓志铭〈皇?二年〉】   君讳立之,字斯立,姓刘氏,吉州临江人也。曾祖讳逵,祖讳?典,当五代时,避乱皆不仕。父讳式,官至尚书工部员外郎,掌三司…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