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翻译赏析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朱敦儒。其古诗全文如下: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前言】

  《采桑子·彭浪矶》是宋代作家朱敦儒怀念中原故土的一首词。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注释】

  ①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②扁舟:小舟。

  ③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翻译】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斤。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赏析】

  这是一首寓家国之痛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山水词。

  靖康乱起,惊破清歌,以“山水郎”自居的词人朱敦儒,名士风流的生活也告结束。他跋山涉水,辗转流徙,避乱南国。一路上但见烽烟弥漫,百姓流离失所。残酷的现实,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许多词篇,描绘出祖国山水风景之美,寄托着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周必大《二老堂诗话》说:“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船沿江北上,在旅途中,他用泪水写下了这首语言明白如画,却寓意极深的小词。

  上片抒情。“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无时忘怀那“万里烟尘”的中原,不禁泪洒“满巾”。

  下片写景,描写江南山水。眼前波平如镜,孤山犹如美人的发髻,倒映水中,又象美人临镜梳妆。苏轼曾有《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水中央……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孤)前年嫁彭郎(浪)。”面对画家和诗人称赏的如画的佳景,词人触景生情:“愁损辞乡去国人。”作者寄情于山水美景的怀国之心,跃然纸上。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8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东施效颦故事意思及文言文介绍

    东施效颦故事意思及文言文介绍   【东施效颦的故事】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7
  •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元光六年,拜为车骑将军。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其秋,青复将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3
  •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 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甲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3
  • “楼台山色里,杨柳水声中。”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楼台山色里,杨柳水声中。”这两句是说,楼台掩映在青翠的山色里,显得格外醒目;岸边的杨柳,枝条低垂入水,风吹浪涌,杨柳随风摆动,绰约多姿。前句远望,后句近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3
  • 潘希白《大有·九日》鉴赏

    潘希白 九日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65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翻译赏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出自文言文《桃花源记》,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