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原文阅读题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2分)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以下为08年大庆中考题)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

  5.(07年沈阳)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以下是03年咸阳中考题)

  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602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筝制做记

    【作者介绍】 王继东,男,网名:凭栏望,1951年生,山东蓬莱人,高中文化,做过翻砂工,木模工,略通音律,爱好丝竹,自制二胡,古筝等乐器。酷爱书法艺术,尤其喜欢张旭,怀素,毛泽东等…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132
  • 说起那个文言文

    说起那个文言文   文言文乃古人之作也,吾习之,烦而燥。   善!我就是这样一个讨厌古文的人。说起那个古文,它似乎总让我猜不透,硬扯将某个字的意思扯进记忆隧道。换篇文章后,乐滋滋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7
  • “范滂,字孟博”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 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8
  • 曲突徒薪文言文翻译

    曲突徒薪文言文翻译   曲突徙薪,曲:形做动,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火。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消除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患于未然。   一、原文: …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42
  • “风起竹间萤影乱,月明江上笛声多”的意思及名句赏析

    “风起竹间萤影乱,月明江上笛声多”这两句逸句是说,风乍起,翠竹摇动,竹间飞萤影乱;江上明月高照,传来阵阵悠扬悦耳的笛声。秋夜江上旅泊所见,风、竹、萤影,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5
  • 芳心向春尽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芳心向春尽下一句所得是沾衣。(李商隐)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 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 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 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 所得是沾衣。 【诗文解释】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