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及译文

  《寻西山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丘为(一作邱为)的作品。此诗描写隐逸生活情趣,其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全诗构思新颖,意蕴深远,堪称佳作。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⑴,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⑵,窥室唯案几⑶。

  若非巾柴车⑷,应是钓秋水⑸。

  差池不相见⑹,黾勉空仰止⑺。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⑻。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⑼。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⑽。

  兴尽方下山⑾,何必待之子⑿。

  【注解】

  ⑴茅茨:茅屋。

  ⑵扣关:敲门。僮仆:指书童。

  ⑶唯案几:只有桌椅茶几,表明居室简陋。

  ⑷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

  ⑸钓秋水:到秋水潭垂钓。

  ⑹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⑺黾勉:勉力,尽力。仰止:仰望,仰慕。

  ⑻“草色”二句: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

  ⑼“及兹”二句:及兹,来此。契,惬意。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一本无此二句。

  ⑽“虽无”二句: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

  ⑾兴尽:典出《世说新语》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⑿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一作“夫子”。

  【韵译】

  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

  二: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作者简介:

  丘为,唐代诗人。一作邱为。嘉兴(今属浙江)人。累举不第,归里苦读,至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初始登进士。与王维、刘长卿友善。曾官太子右庶子,致仕归,时年八十馀,继母健在,给俸禄之半,以孝称。年九十六,以寿终。其诗大抵为五言,多写田园风物。原有集,已失传。

  赏析:

  《寻西山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丘为(一作邱为)的作品。此诗描写隐逸生活情趣,其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全诗构思新颖,意蕴深远,堪称佳作。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也不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读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61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九年级必背古诗词40首

    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 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1
  • 欧阳修文集――卷一○○・奏议卷四

      ◎谏院进札子十首   【论乞不遣张子?使元昊札子〈庆历三年〉】   臣窃闻昊贼来人议论数日,全无逊顺之意,朝廷又欲遣张子?复往贼中,仍闻且只令在延州,伺候贼意,待其来迎,方敢前…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3
  • 【黄钟】醉花阴北

    朝代:元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闺情 鸳鸯浦莲开并蒂长,桃源洞春光艳阳。花解语玉生香,月户云窗,忽被风飘荡。分莺燕,拆鸾凰,总是离人苦断肠。 【画眉序南】虚度了好时光…

    古诗文 2020年3月26日
    636
  • 《贾生吊屈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贾生吊屈原 自屈原沉汨罗①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②,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名谊,雒阳③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廷尉④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6
  • 不可徒劳文言文译文

    不可徒劳文言文译文   人么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故干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 忧,办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译文】 一个人整天太闲,一切杂念就会在暗中悄悄出现;整天奔波…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7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

    古诗文 2022年9月4日
    1.1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