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白帝城头春草生》翻译赏析

  《竹枝词·白帝城头春草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

  【鉴赏】

  《竹枝词九首》是吟咏风土人情的民歌体乐府诗,此诗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两句写山水雄阔隽秀之美。

  “白帝城头春草生”写高处。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白盐山下蜀江清”写低处。蜀江即指白盐山脚下的一段长江:江水清澈倒映云天,又有耸入长空的白盐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尽其妙。 “南人上来歌一曲”写当地人以雄山碧水为背景放声高歌。本句虽未直接写歌的内容歌的悦耳,但因了一、二两句雄阔灵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读者自然能体会出歌声的优美。 四句笔锋一转,写路上的异乡人受那歌声的感染,触发起思乡之情。此句当为全诗主旨所在。 全诗之妙,其一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

  第三句中,“上来”既可理解为“登到高处”亦可理解为“出来”,无论作何解读,歌声那情绪饱满、难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第四句中一个“动”字更是传神。“北人”即外乡人。春日雄奇秀丽美景,他无心欣赏,只顾匆匆赶路,忽然,当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驻足而听,心为之怦然,神为之飞越。一个“动”字写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读者共鸣。 其二在一景两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绿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当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异乡人心不在此的旁骛之意,一景两色一石二鸟。 其三在意味的绵长婉转和境界的高远。诗人第三句,由景及人,此一转;至第四句,以当地人的高歌反衬异乡人的乡情,此二转。同时,写乡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无限的春草来烘托渲染,写出来的当然就不是儿女情长,小家碧玉,而是浩荡乡思,人所共识的那份故园情结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038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所见-袁枚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袁枚古诗所见 全诗及诗意赏析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5
  • 《战国策》文言文

    《战国策》文言文 《战国策》文言文1   苦成常谓建信君曰:“天下合从,而独以赵恶秦,何也?魏杀吕遗,而天下交之。今收河间,于是与杀吕遗何以异?君唯释虚伪疾,文信犹且知之也。从而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2
  • 文征明习字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征明习字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3
  • 中考语文文言文《黄鹤楼》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黄鹤楼》复习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66
  • “郑三俊,字用章”阅读答案及翻译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粮储。天启初,召为光禄少卿,改太常。未上,陈中官侵冒六事。魏忠贤怒,以语侵内阁,…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0
  • 《宋史膝中正传》的原文及翻译

      :   滕中正,字普光,青州北海人。曾祖瑶,高邮令。祖煦,即墨令。父保裔,兴平令。中正弱冠,举进士不第。周显德中,滑帅向拱奏辟为掌书记。拱移镇彭门,会中正丁外艰,复表夺情,仍署…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