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古诗翻译赏析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字词解释: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

  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春寒翻译: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

  春寒袭人,也侵凌着初春的花朵,怎不叫人担忧。

  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

  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春寒背景:无

  春寒赏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075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陈章侯蔑视显贵》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213
  • 《更漏子相见稀》全词翻译赏析

      《更漏子·相见稀》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38
  • 心不在马文言文阅读题

    心不在马文言文阅读题   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6
  • 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答案–2016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2
  • 初晴游沧浪亭

    朝代:宋代 作者:苏舜钦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476
  • 宗臣《登平远台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登平远台记 [明] 宗臣 平远台在省城中东南。《闽志》三山,此即所谓鳌峰山也。山固奇,在城中尤奇。宗子入闽十朔未登也,盖以戎故。而客有好宗子者,乃召宗子登焉。凡几折始上,又折而东,…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