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古诗翻译赏析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

  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前言】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以惊喜、讶异、赞赏的笔触描绘了北鋋舞的新鲜奇特,舞者的纷繁姿态,乐曲的雄壮浑厚。全诗反复咏叹,铺陈夸张,表达了作者对胡曲胡舞的赞赏之情。

  【注释】

  ⑴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美人:指舞女,当是田使君家中的歌伎。如莲花:舞姿美艳,好似莲花。北鋋:舞蹈的名称,从诗中描写看,似以多有旋转动作为其主要特征。

  ⑵北同城:地名,疑为西北边地小城。

  ⑶氍毹:毛织的地毯。

  ⑷纤复秾:说体态匀称,不胖不瘦。秾,本指草木繁盛,这里指体态丰满。

  ⑸轻罗:轻而薄的丝绸。金缕(lǚ)花葱茏(cōng lóng):说舞女衣服上金线绣出的花朵十分生动逼真。缕,线。葱茏,草木繁盛。

  ⑹裾:衣服前襟。

  ⑺左鋋右鋋:鋋,古代一种铁柄短矛,易于手上旋转。这里将旋转的舞女比作鋋。

  ⑻匝:一周,一通。

  ⑼花门山:山名,在今内蒙境内。这里借指边地。合:聚拢。

  ⑽出塞、入塞:均为乐府曲名。《西京杂记》载,汉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之曲。这里当指乐曲奏出出塞和入塞的情调。

  ⑾白草:牧草,干熟时呈白色,故名。飒飒(sà):形容风吹“胡沙”、“白草”的声音。

  ⑿入破:唐代大曲一般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乐曲进入第三段。

  ⒀采莲:曲名,梁武帝作。落梅:即《梅花落》。聒(guō)耳:形容声音杂乱刺耳。

  【翻译】

  美人们旋转舞动时如莲花开放,世上长眼睛的人都应该没有见过。高大的厅堂中,地上铺满了红地毯,舞者试着踏着节拍舞蹈了一曲。这曲舞是从胡人中流传入中原地区的,大家见了十分惊奇而且赞叹不已。美丽的脸庞,娇美的眉毛,舞者身材苗条而且丰腴,身穿金线绣就的图案十分华贵的罗纱衣。回环转动裙子,挥舞起袖子,仿佛满眼都是雪花在飞舞,左右旋动的身影好像是一股卷动的旋风。琵琶和横笛的乐音伴奏还未过一遍,花门山顶的黄云因之已合拢到了一块。音乐中忽然奏出《出塞》《入塞》两曲,顿时身边好像响起了吹折白草、卷起胡沙的冷飕飕的风声。舞者身形翻滚,音乐奏起的入破之音像是神仙所为一般,妙不可言。这才知道其他曲子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以前听过的《采莲》《落梅》只不过是烦扰耳朵的噪音罢了。世上的人学舞只是舞蹈罢了,那神态、身姿哪里能够达到如此神奇的境界呢。

  【鉴赏】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祥,约作于唐肃宗至德初(756-757),作者参加了一次田使君举办的宴会,欣赏了北鋋表演,有感而作此诗。这首七言古诗所描绘的是作者所亲见的一场精妙奇特的舞蹈。

  诗歌一开始六句就直接点明题目:“美人舞如莲花旋”,“舞”是诗中描写的对像,其特点是“如莲花旋”题目所有之意用此一句点出。然后接连几句赞美舞蹈:为世人所未见,为天下所未有,见之者无不既惊且叹,一层深入一层地来突出舞蹈之不凡。与此同时,作者又顺便对舞的环境:“高堂满地红氍毹”,舞的来源:“此曲胡人传入汉”,作了准确而又简明的交代。以上用虚写的笔法从几个方面来写舞蹈之不同寻常,为下文“舞”的正面描写蓄势。

  诗的下一层四句入手写美人舞姿。先从舞者的容貌体态写起:“曼脸娇娥纤复秾”,接着写舞者的衣着服饰:“轻罗金缕花葱茏”,这就把题目中的“美人”形象展现出来。然后从容写舞姿:诗人用“回”、“转”、“旋”等词语来突出舞蹈旋转的特点,用“若飞雷”、“生旋风”两个比喻写美人之舞,不仅极生动形像,而且绝无娇弱之态,反充满豪迈飘逸之气。

  在下面六句中,诗人又写在琵琶横笛等民族乐器的伴奏下,美人和着乐曲,转而跳起了富有边塞特色的舞蹈,用神奇的舞蹈语言,展现出奇异壮丽的塞外风光。客人在她的舞姿中,仿佛看到花门山头黄云在聚拢,茫茫白草胡沙上飒飒寒风在吹过。这些动人的边塞风光,形象地显示了舞蹈粗旷辽阔的特色。这几句把乐器的伴奏和美人的舞姿交替描写,用乐曲的节奏写舞姿的变化。用“忽作”置字写乐曲的突起,也写舞姿的突变;用“如有神”写其不凡,用“回回新”写其新奇,把急促跳跃的旋律,千变万化的舞姿写得出人意表,令人应接不暇;诗的语言也随之而生顿挫之感。

  诗的最后四句以诸乐曲与莲花舞曲比较,以世人学舞与北鋋舞比较,对美人的舞蹈作进一步赞叹,照应开头“应末见”、“天下无”的语意,从而结束全诗。

  用富有边塞特色的自然风光来表现富有边塞特色的舞姿,是这篇作品描写上的特点;把乐曲的进行和舞姿的变幻两条线索紧紧绞在一起,以前者引导后者,陪衬后者,明确后者的节奏,是这篇作品结构上的特点。在语言上,韵脚变化自如,音调澈切急促,“左鋋右鋋”,“出塞入塞”、“前见后见”等回环的语势,都显示出舞姿旋转的特点。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07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教学看法

    文言文教学看法   文言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文言文实际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总是因为种种原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48
  • 描写牵牛花的古诗5篇

      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依玉栏杆。   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   素罗笠顶碧罗檐,脱卸蓝裳著茜衫。   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   晓思欢欣晚思愁,绕篱萦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3
  •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全词翻译赏析

    “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出自苏轼《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 如梦令 为向②东坡传语,人在玉堂③深处。别后④有谁来? 雪压小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4
  • 《氓》古今异义

    《氓》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耽,古义:沉溺;今义:耽误。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眼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373
  • 太宗论盗文言文翻译

    太宗论盗文言文翻译   太宗论盗一文说明作为官员或统治者要学会体谅人民,理解他们的难处。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太宗论盗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浏览。   太宗论盗文言文   上(唐太…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7
  •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七个规律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这七个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