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和儿子不坐我车了,坐出租车走了,我又觉得蛮失落的,一肚子委屈,找心理老师疏通一下,老师还是那句话:你是一切的源泉。
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
好吧。
我有很多的想法,例如春节时,我在想,每周要出一次门,去拜访拜访朋友,看看球场,听听演唱会,否则总是宅在家里,不是废了吗?我现在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就是这么日复一日地发呆。
可是,我总觉得我被拴住了,我问父母,你们拴我了吗?
他们没有。
我问媳妇与娃,你们拴我了吗?
他们没有。
我也不知道谁把我拴住了,反正我就是出不去。
炮神把狗都匆忙卖了,三条狗亏了4000元,我在想,他内心会不会抱怨我?也许会,你不是说养狗能赚钱吗?为什么自己养了一周,亏了4000多?自己两条是1400元/条买入的,另外一条是2400元买入的,还买了一些奶粉、狗粮、笼子等,如今呢?2000元三条打包卖了。
你也太急了吧?
1400元买的狗,在58同城上500元卖了。
喊炮神一起吃饭,他也拒绝,不知道在忙什么。
我说,你现在有两个选择。
要么,选择回去安心找份工作,上个班,他拒绝了,理由是已经四年没上班了,不想上了。
要么,就在我们这里上班,你自己想想要多少钱合适。
他说,两三千就可以。
你在这里上班,我也要思考给你安排些什么活干,因为我不知道你有什么特长,若是你单纯的在这里混日子,那是错的,你现在每天研究越野车,研究羽毛球,研究骑行,研究狗狗,看似增加了很多知识。
其实,这些都不会给你带去什么价值。
一个看似很博学的人,是不适合创业的,因为他对什么都不专业,而且他研究的所谓的博学,其实是各个领域的常识而已。
你又不是写文章的,要那么多常识有用吗?
信息爆炸时代,敢于拒绝信息才能成为专才,另外羽毛球、骑行、狗狗,这些都属于奢侈品,你要这么想,球馆里你认识了那么多人,有上班族吗?
你说在我这里学知识。
其实,都没用,学到的都是屠龙术。
在一个领域,你知道常识是没用的,你需要掌握的是常识以外的知识,而且是独到的,否则你咋可能胜别人一筹呢?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假象,例如你待在这里,每天有客人来,一起喝茶,一起聚餐,下午一起打球,晚上一起聚餐,然后在办公室喝茶到晚上8点,解散回家,每天如此,还动不动去山里野炊,给了你错觉,认为创业者就是这样的。
其实,创业者是勤奋的,专注的,而且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你在这里待着就跟农村姑娘去上海读书是一个道理,一方面眼花缭乱,一方面内心容易扭曲。
去年,腚疼做过一段时间的签名书,陆陆续续赚了10多万,但是花钱也很多,包括错误的投资之类的,最终还亏了一些钱,原因是他中途买过车子,装修过办公室……
今年,安稳了,在我那边上班。
去年下半年,笑笑也看好了签名书市场,直接进入了,上去就是大手笔,准备签一套10册的茅盾文学奖作品,并且有人直接投资他,他只需要出力就可以了。
这些书,预售了一批,后来这些就沉淀在了仓库里,后来他转行了,想做环驾中国,众筹了一辆奔驰G,从这个角度而言,做书不是说没有效果,因为做书时,先是送了1000册书,无数人加好友,积累了近万粉丝,从而实现了奔驰G的众筹,你要这么想,一个县城也没有几辆奔驰G,我们本地貌似只有两三辆。
决定做旅行以后,书就不能继续宣传了,否则容易让粉丝混淆自己的身份,你到底是专业做旅行的还是做签名书的?
这批书,签的质量的确不错,特别是笑笑做了礼品套装,跟柜子似的,很上档次,但是我本人不是很喜欢礼品盒,我觉得礼品盒太豪华了,就容易有买椟还珠的感觉,另外礼品盒太贵,一套100多块钱。
腚疼卖过一批,一套1200元,卖的很不错,很多人是看重了礼品套装。
除了礼品套装的,还剩了一批,因为笑笑要忙着去旅行了,所以就平价处理给我们了,关于这件事,我跟他们几个谈过,我觉得耐心很重要,什么是耐心?若是放在自己手里,一年的时间慢慢卖,至少可以赚50万,也是很不错的生意,你要这么想,现在干什么一年能赚50万?你别听别人瞎说,又是谁谁发大财了,去人才市场看看就知道了,月薪3000元的岗位都能挤破头,那才是真相。
到了我手里,我就需要考虑资金周转成本,毕竟一次性要支付几十万,我需要算帐,买入成本,包装成本,人员成本,物流成本,推广成本。
我有两个选择。
要么,走量,快速出掉,就是走短线,毕竟书来的太容易,为什么咱不愿意长期持有?主要接盘的时候就是想短线操作。
要么,拆分,按一年的速度来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近千元买套书,还是比较奢侈的,当然咱给出的购买理由也很充分,你要想,再过几十年,这些书就是无价之宝了。
拆分,就是三本三本的卖,这样每套可以多卖200元。
后来,我核算了一下,一套书发出去的运营成本是680元,我想每本书赚10块钱,每套就加100元,就成了780元/套。
其实,就是卖1200元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速度要慢了很多,若是追求快,可能两周就卖光了,若是卖1200元可能需要半年的时间。
昨天,办了交接手续,我在想,其实我给了别人太多的错觉,很多生意我做起来得心应手,其实与我的产品、定位都关系不大,而是我背后有庞大的支持群体,若是我盲目地放大了这个市场,会忽悠了一群人有意无意地闯入。
为什么选择快速出手而不是慢速呢?
因为,我觉得战线一旦拉的太长,又会有N多人闯入签名书市场,去挨着找作家签书,一旦卖不了,最终还是会埋怨我,前天还有作家朋友问我,说有人找他签1000册书,问是不是我要的,我说不是我要的,我心想,1000册书什么概念?没考虑过砸自己手里?
任何行业,都属于少数人的。
你以为你很了解,一旦你进入,你才发现,你过去对这个领域的博学,不过是这个领域的常识而已。
常识不等于见地!
谢谢大家!
走火入魔(懂懂日记2017.3.27)
•
懂懂日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2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