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清平乐离肠宛转》诗词原文及赏析

  《清平乐·离肠宛转》作者为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

  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语珊珊,海棠帘幕轻寒。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赏析】

  这是一首相思之词,文字清通,内容亦无须多加分析,这里着重谈谈作者的艺术手法。

  首先是观察点的选择运用。词的开头两句,交代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点明相思题旨。读者可以看到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慵倦无聊,形容憔悴。以下的描写,全以女主人公为观察点,用电影术语说就是“主观镜头”。这个女子看着飞去飞来软语呢喃的燕子,心中不禁发出痴想:它们会知道郎君的行踪吗?“下片由室内转向室外,隔着帘幕,看到珊珊的小雨,细细的语丝,织成一片迷惘的愁绪。海棠花在雨中寂寞地开着,水珠晶莹如泪光。远处传来杜鹃的啼叫,循声望去,不见郎踪,只有平林外的一抹青山,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这种主观的观察点,如同一根潜隐的情丝,把一个个意象连成一体,读者次第读来,会不自觉地移就主人公,更直接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孤独冷清的心理氛围。

  其次,是即景传情。这首词除开头一句外,几乎全是写景。然而由于主观镜头的运用,以“我”观物,故景物皆着女主人公之情绪色彩。暮春微雨,孤独庭院,是婉约词的典型意境。一个年轻的女子,独处闺房,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那成双的燕子飞来飞去,更衬托出她的孤独与凄凉。杜宇就是杜鹃,这是历来词人倾注情感最多的一种生灵,因为关于它有那美丽伤感的传说,因为它那悲切的啼叫,也因为它总是出现在花事凋零的暮春时节。作者利用这些积淀着特定情感的审美意象,使相思之情,见于言外。末尾两句使用了骈句,使词更为传神。

  这首词的特色,还在于文心的细腻,这和所要表现的细腻的情思是相应的。女主人公因相思而消瘦,容光顿减,铅华盖不住黯然之色,故曰:“瘦觉妆痕浅。”听燕子呢喃而想问讯郎君行踪,飞足以见出女子的一片痴情。结尾一句,“树头无数青山,”显然是楼上远眺之景。作者空间意识的准确把握,使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了真切感。

  凡大作家都不止一副笔墨。元好问生长云朔,其天禀本多豪健英杰之气,发而为词,清雄沉郁,风格逼近苏东坡、辛弃疾。但他也有一些写儿女柔情的小词,风态绰约,楚楚可人。这首词就是一个例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449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荆轲刺秦王》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和词义知识点解析

    《荆轲刺秦王》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和词义知识点解析   虚词   【之】   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4
  • 古诗赠范晔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陆凯

    作者:陆凯 朝代:〔南北朝〕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赠范晔诗译文及注释 赠范晔诗译文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5
  • 《司马穰苴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司马穰苴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2
  • 临江仙·西湖春泛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堤曲朱墙近远,山明碧瓦高低。好风二十四花期。骄总穿柳去,文艗挟春飞。 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雾霏霏,间情不受酒禁持。断肠无立处,斜日欲归…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14
  • 及之而后知 履之而后艰 译文注释翻译及阅读答案

    及之而后知 履之而后艰 原文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03
  • 唐诗登金陵凤凰台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白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