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原文翻译及赏析

  《忆秦娥·梅谢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克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前言】

  《忆秦娥·梅谢了》是南宋诗人刘克庄所写的一首词。刘克庄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的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强烈指责。

  【注释】

  ①忆秦娥:词牌名。双调,共四十六字,有仄韵、平韵两体。

  ②梅谢了:指梅花凋落。

  ③塞垣: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

  ④鸿:即鸿雁,是一种候鸟。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⑤凭伊:指凭借大雁

  ⑥问讯:问候;慰问。

  ⑦大梁遗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⑧浙河:即浙江 。

  ⑨炊烟: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⑩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宣和,宋徽宗年号。

  【翻译】

  梅花凋谢了,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我要委托那北归的大雁,请它问候一下故都家乡的父老。前线地区防务荒疏、边声悄寂,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人烟稀少。那曾经繁华奢靡的宣和宫殿,已经衰草遍地,尘烟缭绕。

  【鉴赏】

  北宋灭亡,中原沦丧,人民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心灵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为他们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刘克庄这首词就是这样,他通过鸿雁北归,问候北方人民,遥想中原的残破景象,表达出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江南梅花凋谢了,万物逐渐复苏。北方边塞地区也应该冰融冻解。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归去。刘克庄此词,别开生面,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进行慰问。“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大梁,是指北宋首都汴京。遗老,年老的遗民。词人托鸿雁向他们问候,是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关心,是对他们抗争的声援,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然而,何时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呢?这却是无言可说了。

  词的下片,作者的想象翅膀随着鸿雁的北去而飞翔,展现出祖国大好山河残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之地。地处边防,却悄寂无声,反映南宋当局的苟且偷安,防务废弛,当然更谈不上恢复的准备。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的地区。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被金人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这里真实地揭示了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最后两句,感情浓烈而深沉:“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宣和,北宋徽宗年号。北宋的汴京,到徽宗时期,城市的繁荣,宫廷的奢华到了极点。北宋末年统治者“竭府库之积聚,萃天下之伎艺”,大兴宫殿,广植花木,穷奢极欲,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金人的入犯无力抵御,结局是身为俘虏,生灵涂炭,而逃到南方的赵宋统治集团,则又在西子湖畔营造起安乐窝,在那里醉生梦死,将祖宗故国抛在脑后。刘克庄借鸿雁的眼光展示了北宋宫殿的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强烈指责。这一句表达的感情不禁让人想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名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只是后主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而刘克庄在这一句中抒发的只怕是物也非、人也非的更为深沉的慨叹。

  这两句不用动词和虚字而把时间、地点、景象和人物感情自然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雄浑苍凉的广阔图画,鲜明形象,而含意却十分深远,耐人玩味,与李白《忆秦娥》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可谓同曲同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454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重财轻信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①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②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9
  • 二翁登泰山的文言文翻译

    二翁登泰山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二翁登泰山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3
  • 《许生端方》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许生端方 原文 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许生颇为叹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44
  • 《百家姓高》文言文

    《百家姓高》文言文   《百家姓.高》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高」源出 ;   一 ; 出自姜姓,以邑为氏。春秋时,姜太公六世孙齐文公吕赤之子受封于高邑(在今河南省禹…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7
  • 塞鸿秋

    功名万里忙如燕①, 斯文一脉微如线②, 光阴寸隙流如电③, 风雪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 林下何曾见④? 至今寂寞彭泽县⑤。 注释①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36
  • 描写大雪节气诗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整理了35句描写大雪节气诗词送给大家。 1、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2、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3、余拏一小舟…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