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途中原文及赏析

  《秋浦途中》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前言】

  《秋浦途中》这首诗写于会昌四年(884)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凉秋九月,与“穷秋”句合,此诗似即为这次行役而发。二年前,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比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现在又改调池州,转徙于僻左小邑间,这对于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业的诗人来说,自然是痛苦的。他的这种心绪,也曲折地表现在这首诗中。

  【注释】

  ①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会昌四年(884年)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凉秋九月,此诗似即为这次行役而发。二年前,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现在又改调池州,转徙于僻左小邑间。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

  【翻译】

  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的溪风吹着小溪岸边的蒲苇。我来问一下刚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们,你们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一带了吗。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韵取胜,妙在如淡墨一点,而四围皆到。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蕴含在风景的描写中,并不明白说出,却能给人以深至的回味。一、二两句采用对起之格,这在绝句中是不多的。它这样用是为了排比,增强景物的描绘性。寥寥几笔,就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画生动地勾勒出来了。起句对仗,在绝句里宜活脱而不板滞,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虽然色彩鲜活,却迹近合掌。此处却不同,它笔势夭矫,如珠走盘,有自然流转之致。“萧萧”、“淅淅”两个象声词,在这里是互文,兼言风雨。并著“一岸蒲”三字以写风,盖风不可见,借蒲叶的摇晃有声而始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绝句讲究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要能曲折回复,穷极变化。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其的画面,诗人进一步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寂寞;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 樊川,就在那儿。“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婉转深情地表现出来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461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全文拼音版及解释(李白)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全文拼音版及解释(李白)”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全文拼音版 《 安ān州zhōu应yīng城ch&eacute…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3
  • 陆游《卜算子·咏梅》

    陆游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驿:驿站。更著:又加上。一任:任凭,…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0
  • 商人妇

    朝代:元代 作者:孙华孙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妾年将及笄,嫁与东家儿。东家见,贩江西,夫妇五年三别离。江西娼家花满蹊,不知今年归不归。春来还为作春衣,满院杨花双燕飞。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84
  • 水龙吟 周闲

             渡  海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8
  • 古诗送方外上人/送上人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刘长卿〔唐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译文及注释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译文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57
  • 蒲松齡《地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地震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①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②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