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塞上听吹笛》原文及赏析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赏析:

  高适是作为边塞诗人昂首于唐代诗册的。他的诗,总是闪烁着刀光剑影,总是于金戈铁马中显示出一种苍劲,无论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凄凉,还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寂寥,即使是“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的难以自抑的愁绪,都让人读出一种叫着悲壮的东西。

  高适曾一度浪迹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边关的风雨铸就了他安边定远的理想,也孕育出他那激昂粗犷的诗情。然而,在他的那些雄浑的旋律中,《塞上听吹笛》一曲,却跳动出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般的音符,这又给他的边塞诗添上了另一种色彩。

  诗从“雪净”起笔,传递出的则是边关解冻、春回大地的信息,由此,诗人了无痕迹地引出了牧马晚归的开廓情景,而“月明”又极柔和地为此添上了清澄的一笔。闭着眼晴,我们的脑海里就会自然地涌出这样的一幅画面:漫漫边关,残雪已收敛起它最后的一片花瓣,茵茵的绿草便从眼前一直漫上了辽远的天际,夕阳依在远山的肩上,安然而祥和。暮色开始缓缓地走了出来,顿时,山野披上了一层灰色的袈裟,牧马人吹起嘹亮的口哨,马群在口哨的召唤下,隐没在灰色的山野中。这时,月亮出来了,清澈如水的月光流泻而下,表达着一种靓丽,写意着一种圣洁。一切是如此的静谧、平和,而隐含在这幅画面背后的却还有另一种意味,则是胡马北还,狼烟暂息,边关危解。于是,也就有了戍楼里的羌笛声,悠悠地沉浮,弥漫在清越明澈的月光里。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这样苍茫而清澄的夜境里,羌笛的声音如泣如诉,它牵拽出的是戍士们对千里之外家乡的绵绵思情。“梅花何处落”,诗人将《梅花落》这一曲名的三字拆开,而“何处”则又是无计排遣的思乡之情的天问。它与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扬,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境,可谓异曲同工。风传笛音,音满关山。于是,那关山静寂的夜空里,让人感到飘落的不仅仅是笛声,还仿佛飘落着落梅的花片,那幽幽的梅香,也顿时溢满了整个的天地。这一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它以有声的笛音,描述出无语的落梅,与起笔的清雅空灵的“雪净月明”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交错于一体,构成清丽而邈远的意境,实在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

  《塞上听吹笛》,虚实相间,刚柔相济,构思之巧妙,言辞之婉转,情思之含蓄,意境之深远,实在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无疑,它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46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围炉夜话》

    原文】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译文】 教导子弟要从幼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229
  •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原君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原君》原文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9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全词翻译赏析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    不如就驾一叶扁舟,从此远离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余生吧。   &nbs…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82
  •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 园僻青春深, 衣寒积雨阕。 中宵酒力散, 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 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 未应比明洁。 鲜于子骏,名侁;范尧夫,名纯仁,乃范仲淹次子;尧夫弟彝叟,名…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0
  • 《镜喻》“五官莫明于目”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镜喻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如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助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9
  •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1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