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古诗词翻译及鉴赏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注释】

  ⑴吴武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最亲密的友人之一。《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初擢进士第。……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⑵稍稍:萧森,阴晦。

  ⑶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⑷美人:此指吴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赞美之人,是《诗经》和《楚辞》以来的传统手法。湘浦:潇水边。湘,这儿实为潇水。浦,水边。

  ⑸杳(yǎo)幽暗深远。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

  ⑹沧:水青苍色。

  ⑺云:谓,说。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

  ⑻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莫,没,不。

  ⑼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怀有。

  ⑽縆(gēng):紧绷。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这儿借指琴身。相传东汉蔡邕用烧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⑾清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表示五阶声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扬,飞荡。西颢(hào):秋天。古人以东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称西方为颢天。《吕乐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昂、毕。西方八月建酉,金之中也,金色白,故曰颢天。”颢,白色。

  ⑿泛滟(yàn):浮光闪动的样子。这儿比喻琴声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动荡。凌:直冲向上。

  ⒀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体会。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

  ⒁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谅:确实,真的。功:人工。

  ⒂希声:细微的声音。希,细。閟(bì):关闭,封闭。大朴:本质,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朴质的天性。

  ⒃聋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聋,听觉丧失或迟钝,喻愚昧无知。何由:由何,从何。聪:听觉灵敏,听得很清楚。

  【翻译】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鉴赏】

  此诗当作于公元808年(元和三年)秋。理由是:一、诗中说“美人隔湘浦”,说明其时吴武陵居住在潇水之西,柳宗元则居住在潇水之东城内。到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迁居潇水之西愚溪,就不再与吴武陵有潇水之隔了。那么此诗应作于公元810年以前。二、诗中称吴武陵为“美人”,对他的琴艺和才干深表仰慕敬佩,似为初识其人时的口吻。而吴武陵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进士及第,次年初贬谪永州,柳宗元与他初识应在公元808年(元和三年)。

  这首诗可以分为二层。第一层为开头八句,写诗人在初秋夜坐之时对吴武陵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关切和同情。这种思念之情由“一夕生秋风”而引起。凄雨侵竹,惊鸟翻飞,浓雾弥漫,烟波浩渺,勾勒出一片秋夜乍寒凄凉的景象,这衬托出诗人被贬谪的愁苦忧戚的心情,也暗示出朝廷的黑暗和政局的险恶。正直不屈的才士横遭打击和迫害,如鹊鸟在寒冷的风雨中栖居无所,惊惧难安。他们被贬谪到边荒,毫无出路,如浓雾烟波无穷无尽一样。这里,诗人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忧愤痛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吴武陵的惺惺相惜和深切同情。诗人由己及友,很自然地勾起了对吴武陵的思念,他们同病相怜,在初秋风雨之夜都会愁苦难当的。

  第二层为后面八句,写诗人对吴武陵琴艺和才华的高度赞赏,为人才被埋没而深表愤慨。首先,诗人写吴武陵的琴弦和琴身,十分华丽名贵,为下面写琴声的美妙作一铺垫。然后写琴音的清扬流荡,作者用浮光闪动上激秋空来比喻,十分新奇巧妙。琴声清越,可以上凌天空,使人体会到琴声的穿透力强,曲调高远。琴声激荡,如波光闪耀,粼粼夺目,使人体会到琴声中激情洋溢,而且音质清丽,曲调流畅。这两句又与秋天和潇江景物紧紧相扣,运用比喻不但贴切,而且自然。其次写琴曲的自得天成。这就是说,琴曲是吴武陵内心真情的流露,没有丝毫的造作和人为的刻意。吴武陵的志趣高远,才华横溢,已不言而喻。

  最后两句,诗人为吴武陵的才华被埋没而抱屈不平,深表愤疾。吴武陵琴声美妙清越,但对权贵来说,只是听不见的细微声音。吴武陵在被贬之后,刚直不屈,其本性朴质如初,毫无亏损,他心中流露的真情志趣,权贵们不仅不愿听赏,而且也是无法听懂无法理解的。权贵们正如聋子一样,对才士的情趣、忧愤、才华根本就感受不到。这里,柳宗元用辛辣的嘲讽表达了心中无比的愤慨,为朋友,也为自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48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全诗翻译赏析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译文]    在花丛中我置下一壶美酒,自斟自酌身边没有一个好…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26
  • 唐诗感遇十二首·其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张九龄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代〕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7
  • “藤拂石溪流水净,风来云寺过钟微。”的意思及鉴赏

    “藤拂石溪流水净,风来云寺过钟微。”这两句是说,藤条低垂,轻拂长流而浩净的溪水;寺院处于云翻雾绕的山中,山风吹来,经过巨大的铜钟,却显得微乎其微。诗句构思巧…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49
  • 《水调歌头》原文及注释译文

      《水调歌头》   作者:宋朝 苏轼   注释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古诗文 2022年5月22日
    301
  • 文言文的翻译八种失误

    文言文的翻译八种失误   1.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有的学生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1
  • 报刘一丈书

    朝代:明代 作者:宗臣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8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