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渊明传》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口于味,四肢于安逸,性也。然山泽静者,不厌脱粟;而啖肥甘者,必冒寒出入,冲暑拜起之劳人也。何口体二性相妨如此乎?人固好逸,亦复恶饥,未有厚于四肢而薄于口者。渊明夷犹柳下,高卧窗前,身则逸矣;瓶无储粟,三旬九食,其如口何哉?今考其终始,一为州祭酒,再参建威军,三令彭泽,与世人奔走禄仕,以餍馋吻者等耳。观其自荐之辞曰:“聊欲弦歌①,为三径②资。”及得公田,亟命种秫,以求一醉。由此观之,渊明岂以藜藿为清,恶肉食而逃之哉?疏粗之骨,不堪拜起:慵惰之性,不惯簿书。虽欲不归而贫,贫而饿,不可得也。子瞻檃括③《归去来辞》为《哨遍》,首句云:“为口折腰,因酒弃官,口体交相累。”可谓亲切矣。譬如好色之人,不幸禀受清赢,一纵辄死,欲无独眠,亦不可得。盖命之急于色也。

  渊明解印而归。尚可执杖耘丘,持钵乞食,不至有性命之忧。而长为县令,则韩退之所谓“抑而行之,必发狂疾”,未有不丧身失命者也。然则渊明者但可谓之审缓急,识重轻,见事透彻,去就瞥脱④者耳。若萧统、魏鹤山诸公所称,殊为过当。渊明达者亦不肯受此不近人情之誉也然而自古高士超人万倍正在见事透彻去就瞥脱何也?见事是识,去就瞥脱是才,其隐识隐才如此,其得时而驾,识与才可推也。若如萧、魏诸公所云,不过恶嚣就静,厌华乐淡之士耳。世亦有禀性孤洁如此者,然非君子所重,何足以拟渊明哉!

  【注】①弦歌,指出任县令。②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③檃括,就原有的文章剪裁改写。④瞥脱,爽快。

  译文:

  口腹追求味道,四肢渴望安逸,是人的本性。然而山野水边的隐居者,不厌恶粗粮;而爱吃鲜美食品的人,一定是冒着严寒,顶着酷暑跪拜官场的劳苦之人。为什么嘴巴和身体两种天性(的追求)如此的相互妨碍呢?人本来就喜欢安逸,也厌恶饥饿,没有(只)看重身体的安逸而轻视口腹之欲的。陶渊明从容自得地徜徉柳树之下,怡然地安卧窗前,身体算是安逸了,然家无积粮,月吃九餐,又如何对待口腹呢?现在考察他的经历,先担任江州祭酒,接着做了建威参军,后又做了彭泽县令,与世人为当官求取俸禄奔走,来满足馋嘴的等同罢了。看他自我推荐的话说:“暂且想要做官,做为隐居的资本。”等到得到公田,急忙要求种高粱,为了一醉。从这一点来看,陶渊明难道是把野菜作为清洁的食物,厌弃肉食而逃离吗?不健壮的体格,不能承受官场的迎奉;散漫懒惰的性格,难以胜任官场事务,即使不想归隐而贫穷,贫穷而挨饿,也做不到啊。苏轼把《归去来辞》改写为《哨遍》,首句说:“为了口腹而放弃尊严,因为喝酒而放弃做官,口腹身体相互拖累。”可以说亲切极了。就比如好色的人,不幸天生清瘦羸弱,一放纵就死,不想一人独眠,也不可能。因为生命比欲念更重要啊。

  陶渊明辞去官职归隐,还可以拄着拐杖到小丘除草。拿着钵盘讨饭,不至于有性命的忧虑。假如长久做县令,那么就像韩愈所说的“压抑自己做事,一定会生重病的”,没有不失去性命的。既然这样,那么陶渊明只可说是明白事情轻重缓急,认识事理透彻,选择放弃爽快的人罢了。像萧统、魏了翁诸位所赞誉的,很是过分了。陶渊明通达的话,也不肯接受这样不近人情的赞誉。然而自古以来高洁之士,超过常人万倍的,正在于认识事理透彻,选择放弃爽快。为什么呢?认识事理透彻是“识”,选择放弃爽快是“才”,他隐藏自己的才识如此,抓住时机辞官引退,其才识值得尊崇。至于像萧、魏等人所说的,不过是厌恶喧嚣,选择安静处躲避,讨厌浮华,甘于淡泊的人罢了。世上也有像这样天赋禀性孤傲高洁的,然而并不是君子所推崇的,怎么能够用来比拟陶渊明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710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刘崧文言文翻译

    刘崧文言文翻译   刘崧(1321~1381)字子高,原名楚,号槎翁,元末明初文学家,泰和珠林(今属江西泰和塘洲镇)人,为江右诗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一,谥恭介。其诗…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6
  •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的翻译赏析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5
  •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翻译赏析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作者为宋朝诗人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前言】   《如梦令·池…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1
  • 古诗文名句名篇之高考真题及答案

    古诗文名句 高考真题再现 1.(2016•课标Ⅰ,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7
  •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这两句是说,雨中的红花像是水湿了的胭脂,翠绿色的荇菜在水中随风飘荡。写乱后长安曲江的景象,以前极其热闹,如今岸上缺少车马游…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4
  •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

    门长闭,客任敲,山童不唤陈抟觉[一]。袖中六韬[二],鬓边二毛[三],家里箪瓢[四]。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 难开眼,懒折腰[五],白云不应蒲轮召[六]。解组汉朝[七],寻诗…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