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原文及翻译

  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馀遍,而不会三身四智,礼师求解其义。师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译文

  作者:佚名

  僧人智通,寿州安丰人。他开始看的是《楞伽经》,大约读了一千多遍,却没有理解“三身”和“四智”,因此拜见慧能大师,请求讲解经文妙谛。大师说:“所谓‘三身’,第一是清净的法身,是你的本性;第二是圆满的报身,是你的智慧;第三是千百亿化身,是你的行为。如果离开你的本性而来谈‘三身’,就叫有身无智;如果领悟‘三身’并没有它自己的本性,就叫四智菩提。听我念一首偈语: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智通又问道:“‘四智’的妙义,我可以听听吗?”大师说:“既然已经领悟了‘三身’,自然就懂‘四智’了,还问什么呢?如果离开‘三身’,另外再谈‘四智’,这就叫有智无身,这种所谓有智,其实还是无智。”大师接着又念诵了一首偈语:“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智通立刻领悟了本性的智慧,也念了一首偈语呈献给大师:“三身元我体,四智本心明。身智融无碍,应物任随形。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711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兄畿,咸宁中得疾,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含乃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淳行,赠以甘旨,含谢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0
  • 写望江楼的诗词大全

    望江楼,在四川成都市东,濒锦江南岸,因有唐代女诗人薛涛遗址而闻名,现已辟为望江楼公园。相传在唐朝文宗时期 (830年左右)此地就有薛涛建吟诗楼,由于薛涛的诗名及当时众多文人的唱和,…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5
  •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原文及译文鉴赏

      《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136
  •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1
  •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古诗文 2022年9月4日
    1.7K
  • 《中吕·山坡羊·自叹》原文赏析及翻译

      【原文】   中吕·山坡羊·自叹(南山空灿)   曾瑞   南山空灿,白石空烂,星移物换愁无限。   隔重关,困尘寰,几番肩锁空长叹,百事不成羞又赧。   闲,一梦残;干,两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