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不以爱憎匿善》原文阅读及译文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④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⑤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⑥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客必能立勋。”元功⑦既举⑧,时人咸叹超之先觉⑨,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郗超:人名。下文的“谢玄”“苻坚”,均为人名。②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③梁、岐:地名。下文的“淮阴”,也为地名。④间:私自,偷着。⑤桓宣武: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⑥履屐:这里指小事。⑦元功:大功。⑧举:成功,成就。⑨先觉:有预见。

  【试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郗超与谢玄不善善:

  (2)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译文:

  3.郗超为什么赞同谢玄北讨?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郗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好,友好(2)感叹,赞叹

  2.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造成的言论。

  3.吾尝昔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4.郗超有远见,胸怀宽广,不因为个人的爱憎埋没别人的长处。

  【参考译文】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

  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评价:

  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75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箜篌谣·攀天莫登龙》翻译赏析

      《箜篌谣·攀天莫登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0
  • 始终如一的意思解释 始终如一造句 近义词反义词

    始终如一的意思: [shǐzhōngrúyī]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始终如一的详细解释: 始终如一 [shǐ zhōng rú yī] 始:开…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5
  • 古梅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02
  • 杨万里《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原文、注释和鉴赏

    杨万里《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   【注释】 (1)此诗作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间,作者家居吉水,…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63
  •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朝代:宋代 作者:周晋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50
  • 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试题及答案(二)

    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