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超不以爱憎匿善》原文阅读及译文

  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④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⑤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⑥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客必能立勋。”元功⑦既举⑧,时人咸叹超之先觉⑨,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郗超:人名。下文的“谢玄”“苻坚”,均为人名。②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③梁、岐:地名。下文的“淮阴”,也为地名。④间:私自,偷着。⑤桓宣武: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⑥履屐:这里指小事。⑦元功:大功。⑧举:成功,成就。⑨先觉:有预见。

  【试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郗超与谢玄不善善:

  (2)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译文:

  3.郗超为什么赞同谢玄北讨?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郗超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好,友好(2)感叹,赞叹

  2.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造成的言论。

  3.吾尝昔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4.郗超有远见,胸怀宽广,不因为个人的爱憎埋没别人的长处。

  【参考译文】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

  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评价:

  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75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口技》《卖油翁》阅读答案

    (一)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4
  •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鹦鹉灭火》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鹦鹉灭火》   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50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全词翻译赏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出自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74
  • 韦编三绝的文言文翻译

      韦编三绝是一个成语,关于这个成语的介绍,我们可以看看下面,了解一下。   韦编三绝的文言文翻译   wéi biān sān jué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5
  • 柳宗元《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桂州裴中丞作訾①家洲亭记 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桂州多灵山,发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4
  • 中考文言文抓住典型举一反三

    中考文言文抓住典型举一反三   初中学过的文言文很多,最后三天的复习,考生要突出重点,举一反三,并由此推及其他,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譬如以《曹刿论战》为标本,尝试并掌握复习的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