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唐庚翻译及赏析

  原文:

  春归

  唐庚

  东风定何物?所至则苍然。

  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春归字词解释:

  ①定:使……固定。

  ②苍然:深青色,深绿色的样子。

  ③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

  ④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今广东惠州市),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

  ⑤禽声:鸟声。犯:逼近。寒食: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

  春归翻译:

  春回大地,凡东风吹拂到的地方,都呈现出一片郁郁苍苍的景色。繁花中小小集市自开自合,绿柳外孤城围成一个圆。鸟声繁密渐渐临近寒食节;江色碧绿,也带来了新年。我没有办法赶走愁思,只得将它推到酒杯边。

  春归阅读答案:

  试题: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5分)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本诗中“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1分),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1分)。意思对即可。

  (2)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1分,关键词:反衬)。前面写东风骀荡,遍地皆绿,花繁榔茂,春光烂漫(1分);结尾才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1分);强化了抒情的力量(1分)。意思对即可。

  春归创作背景:

  唐庚时号“小东坡”,尽管他文采风流而又通于世务,然而在党争剧烈的北宋政局里却难以存身。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冬,作者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东)安置。这首诗就是诗人写于贬所之作。

  春归赏析:

  这首诗就是诗人写于贬所的咏春之作,古来咏春的篇什不计其数,而唐庚的这首诗却能在众多的篇什中独具一格。清代诗论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就是说,诗人处理情与景的关系,一般是采取以景烘托情的方法,用乐景、丽景写欢乐之情,以哀景、衰景写悲愁之情,使情景和谐、融合,但有时候,诗人有意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衰景写乐情,使情与景在对比、反衬中,更鲜明突出、强烈动人;唐庚这首《春归》就是典型的例子。

  诗的前四句写景,用的是两副笔墨。头两句总写,如泼墨写意,似大刀阔斧的疏朗之笔,传达出春来不可阻遏的势头。这里不是“润物细无声”的雨丝悄悄地迎得春归,也不是“吹皱一池春水”的微风在为春的到来浅斟低唱,而是浩荡东风铺天盖地而来,把绿色的生命之树栽满人间。只此一笔,已写出春归的总形势。诗人以一问一答的句式领起,再用“定”字、“辄”字加重语气,使全诗一开始就起势不凡,颇有截断众流、先声夺人之妙。紧接着的三四两句,又换用工笔勾勒分写局部之景,画面渐渐收拢、移近,突出了“小市”、“孤城”两个特写镜头。宋代时惠州商业繁盛,诗人另有《西溪》一诗描绘当地市集的盛况说:“市散争归桥纳纳,橹摇不进水潭潭。利倾小海鱼盐集,味入他村酒茗甘。百里源流千里势,惠州城下有江南。”喧闹的市场、高耸的城楼,再加绿柳如烟、繁花似锦,映衬出一派花团锦簇似的烂漫春光。这两句句式颇类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而又稍加变化。孟诗清淡,这首诗妍丽,着色和氛围都大不相同。除了有村居田舍与商业市镇之别外,又有地域的差异。联系下文,此时正当新年乍到、寒食未至,而春光已如此之盛,正可见南国春来早。

  五六两句暗转,从所闻、所见之景渐渐引出诗人潜结的心绪。“禽声”、“江色”固然是耳闻目击的景象,而“寒食”与“新年”的对举,却不仅是点明时令而已,其中隐含了诗人生涯中一段难以忘怀的情事。1110年(大观四年)春,唐庚与其弟唐庾、友人任景初自蜀至湖北公安,诗人曾自叙说:“时方寒食,吾三人相与戎服,游九龙池,饮酒赋诗乐甚。”但紧接着就发生了变故:“是岁,吾迁岭表;明年景初亦谪江左。忽忽数岁皆未得去,寒食无几,念之凄然。”初春携有人游乐,孟冬戴罪南迁,这倏起倏落、欢少悲多的戏剧性转折,正是和“寒食”相联系的。故诗人曾有诗说:“故都回首三寒食,新岁经心两湿衣。”(以上均见《眉山唐先生文集》卷三)可见这里的“寒食”、“新年”,非同一般的流年之叹,实为诗人郁结的情怀:其中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更有宦海浮沉、身不由己的惆怅和悒郁。欢情短暂而愁怀永结,这一年一度的寒食早就和诗人的身世之感融为一体了。这两句好比是“陈仓暗渡”,以此为津梁,才翻跌出最后两句。

  末两句极写愁意之深。古人写愁,比喻层出不穷。如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恍,不召自来,推之弗往。”是把“愁”化为有形之物;庾信《愁赋》:“闭门欲驱愁,愁终不肯去。”又把“愁”拟人化。这首诗则由此作进一步的生发,诗人用一“驱”一“推”写出人与“愁”交手相搏的过理:人非但无计驱得“愁”去,反被“愁”推跌到酒杯之前。“借酒浇愁”的套语经此点拨变化,化腐朽为神奇,比起曹、庚等人的奇想来,诗人青胜于蓝、后来居上。以往写春愁者不乏其人,而表现得如此醒豁精警的还不多见,其原因在于诗人之愁,非一般的春愁可比,意蕴既深,出句自奇。

  诗人在这首诗里用丽景反衬深愁,先极写春光暄妍骀荡,直到最后才急转直下,托出满腹心事。这一顿挫反跌,加强了抒情的力量。诗的首尾处尤见用力,一起一结都颇出人意表。起得俊快,结得沉郁:东风送春,势不可挡;愁绪袭来,难以招架。一首一尾恰如两重合奏,奏出了一阕“春归愁亦归”的主题歌。

  个人资料:

  唐庚(1070年—1120年)字子西,人称鲁国先生。眉州丹棱唐河乡(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北宋诗人。宋哲宗绍圣(1094)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宋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张商英罢相,唐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5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祖得政》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高祖得政》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高祖得政》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高祖得政,素知颎(jiǒng)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5
  • 狼三则

    朝代:清代 作者:蒲松龄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750
  • 女冠子·昨夜夜半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庄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59
  • 孟浩然――《早寒有怀》

    《早寒有怀》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85
  • 写阳关的诗词大全

    阳关,在甘肃敦煌县城西古董滩上,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而得名。阳关之名是因为此关在玉门关的南面而得,始建于汉代,古城由于风沙侵削,城垣虽存而残,几近湮没。这里是古代的边塞,也是…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37
  • 忆微之伤仲远(李三仲远去年春丧)――白居易诗词全集

    忆微之伤仲远(李三仲远去年春丧) [唐] 白居易 幽独辞群久,漂流去国赊。 只将琴作伴,唯以酒为家。 感逝因看水,伤离为见花。 李三埋地底,元九谪天涯。 举眼青云远,回头白日斜。 …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