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的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注释】

  1、报怨以德:许多学者都以为此句原在六十三章内,但据上下文意应在本章内。

  2、契:契约。

  3、责:索取所欠。

  4、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5、无亲:没有偏亲偏爱。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引语】

  本章继续讨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提示为政者不可蓄怨于民,警告统治者不要激化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因为积怨太深,就难以和解,用税赋去榨取百姓,用刑法去箝制百姓,都会构怨于民。所以,为政者应该像有道的圣人那样,行“无为”之治,以“德”化民,给予而不索取,不扰害百姓。这就是“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评析】

  本章有“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一句,希望人们做有德行善之人,才可能得天道的庇护。因为“无道无亲”,对万事万物都非常公正,并非对哪一物有特别的感情,有德行善之人,他所以得到“天”的帮助,是因为他顺应自然规律的结果,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这是向那些剥削者进行劝说,劝他们积德行善不要扰害百姓,否则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他在本章里特别强调这一点,他说用“德”和解重大的怨仇,这肯定还留下残余的怨恨,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与人结下怨仇,即要求统治者实行清静无为之政,辅助百姓而不干涉他们;给与百姓而不向他们索取;这样就不会积蓄怨仇,这便是治国行政的上策。否则,肆意盘剥、搜刮,随意施用严刑峻法约束、限制人民,那就会与民结怨,这便是治国行政的下策。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60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朝代:五代 作者:和凝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古诗文 2020年3月11日
    653
  •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分析:“若”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分析:“若”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语分析:“若”   ★若★   1. (动词)像,好像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山市》   万里赴戎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6
  •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4
  •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太字林宗,太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①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2
  • 《听蜀僧浚弹琴》古诗词翻译及鉴赏

      《听蜀僧浚弹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4
  • 杨士奇《万木图》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