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的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译文】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注释】

  1、为奇:奇,奇诡、诡异。为奇指为邪作恶的人。

  2、执:拘押。

  3、司杀者:指专管杀人的人。

  4、代司杀者:代替专管杀人的人。

  5、斫:砍、削。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引语】

  这一章讲老子的政治主张。他以为当时统治者施行苛政和酷刑,滥杀百姓,压制民众,其结果是,一旦人民不忍受了,就不会畏惧死亡。人的自然死亡,是从“司杀者杀”的天道掌管的,但人间的君主残暴无道,把人民推向死亡线上,这从根本上悖逆了自然法则。因此,从本章内容看,它是老子对于当时严刑峻法、逼使人民走向死途的情形,提出自己的批评与抗议。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评析】

  有的学者在研究本章时这样写道:“老子经常讲退守、柔顺、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他的手法。他对待起来造反的人民可是不客气,是敢于动刀杀人的。只是他看到用死来吓唬人没有用,所以才说出一句真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过去有些人为了掩盖老子敌视人民的凶恶形象,故意说老子是不主张杀人的,这是断章取义。”(《老子新译》)

  我们的想法是:在本章里,老子指出了人民已经被残暴的统治者压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还用死来恐吓他们?如果不对人民使用严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世,就会畏惧死亡。在那种情形下,对于为非作歹之人,把他抓起来杀掉,还有谁再敢作坏事呢?

  他认为,应该把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情况考虑周全,并且采取宽容的政策,不按天道自然办事,草菅人命,就会带来无尽的祸患。仔细理解老子的本意,他并不是要用残酷的手段随意杀人。尽管在本章里我们见到好几个“杀”字,但并不是要杀害老百姓,这一点还是有必要分辨清楚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6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百家姓.汤》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汤》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汤》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汤」源出 ;   一 ;据《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所载,汤氏,子姓。夏商以前未有谥法(谥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9
  • 胡铨《好事近·富贵本无心》阅读答案及赏析

    好事近 胡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②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注】①这是南宋高宗绍兴18年(1148)胡铨因反对秦…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1
  • 【南吕】一枝花(长天落彩霞)

             张可久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6
  • 臧僖伯谏观鱼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555
  • 《荀巨伯探病友》文言文及注解

    《荀巨伯探病友》文言文及注解   《荀巨伯探病友》揭示了一个道理:做人应该讲情意,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72
  • 神童庄有恭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

    古诗文 2020年3月3日
    79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