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代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注释:

  [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代,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

  [13]行路:路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同“震”,威吓。

  [1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

  [1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打猎游乐。

  [20]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21]敬:慎。

  [22]黜:排斥。

  [23]宏:使……光大。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24]简: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翻译: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代臣武将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486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教学中的疑惑

    文言文教学中的疑惑   事实上我们对于文言文教学困惑,说到底还是对于难以把持文言文教学中“实”与“虚”二者的度的为难。   把文言文完全当作“文言文”来教,这是“实”,因为要求“实…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6
  • 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分享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67
  •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过三十,未有名。 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2
  • 文言文之尉缭子·分塞令原文及其翻译

    文言文之尉缭子·分塞令原文及其翻译   尉缭子·分塞令原文及翻译   分塞令   作者:尉缭   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地分)[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将有分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5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七》的原文及翻译注释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七   作者:唐·陈子昂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   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感遇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80
  • 《题齐安驿》翻译赏析

      《题齐安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熏。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   【前言】   《题齐安驿》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