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职业规划的30岁,可以差出多少万年薪?

有没有职业规划的30岁,可以差出多少万年薪
朋友师范学校本科出身,大学毕业那年,在很多offer中,选择了传说中的魔鬼学校衡水中学。早5点半开始上早读,晚10点半还在备课批作业,早中晚吃食堂,过个周末都按小时计算,生活色彩惨淡至极。
她不需要买漂亮衣服、化妆和谈恋爱,因为她男友公司外派在非洲,最长一次1年零4个月才回趟国,连结婚都是在婚礼前一天才辗转从非洲到迪拜到北京到老家。
两人用了所有积蓄和家底,在北京工体买了一处房产。朋友匆匆过了户,又转给中介出租,连蜜月都没得度,一个回了非洲,一个回了衡水。
我曾经和每一个正常人的眼光一样,认为这没有生活、枯燥、异国、分离的日子,要过到什么时候才是头啊。
有没有职业规划的30岁,可以差出多少万年薪?
可一转眼就是5年,朋友正式在北京找工作,在和各种北大清华硕士海归的竞争中,凭借自己在魔鬼学校的历练进入了清华附中。而她男友年底也马上结束外派生活。
我才想明白,合着当我想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时候,别人早就在几年前做好了未来几年的规划。
很多年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认识一位新朋友,对方问我,你5年内有什么规划?10年呢?那时的我还心想,神经病啊。
差不多5年过了,工资勉强支撑生活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仿佛能看到再过5年后自己的样子了。
最近一部《下一个十年,你会在哪里》的短片,引起很多人共鸣。我们都在算计着月薪怎样才够22K,却从没计算余下的22K日子里,到底要做什么事。
我曾经笃信张爱玲的一句话,“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于是也相信我所期待的一生的职业应该是在横冲直撞的某个拐角遇到。
但这种臆想中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往往结果都是因为没有规划和目标加上责任心又不强,不断跳槽导致职业沉淀为0。
丰富的经历不代表经验,不然你的忙都会变成穷忙。
有没有规划,会在工作3-5年拉开差距
从个人奋斗的节点上看,一个人真正的有效奋斗时间段也就30年,但最重要的也是前10年。
工作1-2年,职业初始期,有规划的人早早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而另一些只能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个时期走了弯路做多也只是损失1年工资而已。
工作3-5年,差距明显期,人和人的差距就是在这几年中开始并不断加深的,有些人会在这个时期走上主管或者中层经理的位子,而从一开始就在用频繁跳槽来寻找人生方向的人已经不知不觉间损失掉了3年工资了。
工作5-10年,两级分化并最终定型,那些没有规划的人在经历了从未停止的迷茫后,一般对工作和生活也麻木,这个时候损失的就已经是无数机会成本了。
高收入都是规划出来的
你怎么也不会想到支撑一个90后女孩拿到年薪100万的动力,是电脑边上的一张便利贴:
今年目标2000万,一个月168万,一天7.8万;一天拜访7个客户,一个月154个;一年1848个;每个客户一天至少聊天30分钟。
当然职业规划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目标的确定。所谓的规划,不单纯是一年专员,三年主管,五年经理这样的晋升路径,而是清楚自己职业兴趣“喜欢做什么”,职业能力“能够做什么”,职业性格“适合做什么”,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等等。没有这些,就别怪你工作5年后拿的还是应届生工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5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再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一词伴随着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的出现而产生,属于泊来词汇,在注重个人职场成就的今天,已越来越受到职场人士的重视。 观古之文仕武将,职业规划早已有之。所谓“贤臣择主而…

    生涯认知 2007年7月4日
    1.7K
  • 中、英两国的职业规划对比情况

        中 国 英 国 父母的作用 关注子女前途,但多只重分数,不重能力,仅有少部分父母为子女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和参考。 绝大多数很关心子女的职业发展,平时注重子女独立性…

    生涯认知 2007年8月28日
    1.7K
  • 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

    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联系个人实际,利用F面提供的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分析自己的职业性向。本测验量表将帮助您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更好地做出求职择业的决策。如…

    生涯认知 2005年9月27日
    4.5K
  • 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

    这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金森提出。1909年,帕金森在其《选择一个职业》著述中,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 (1)应清楚的了解自己…

    生涯认知 2005年7月26日
    2.5K
  • 莫让无计划跳槽破坏发展大局

    职业发展需要有全局观,每一次跳槽都应该是一次有效的积累,在个人职途上形成一个上升的台阶。盲目的从众、或者为一时的意气相争跳槽,可能会破坏发展大局,得不偿失。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生涯认知 2005年9月17日
    1.6K
  • 主动求职——写给即将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

    主动求职——写给即将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 主动求职,是写给那些即将和正在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们的,从主动求职的流程、主动求职需要考虑和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介绍求职经验。对即将毕业,开始找…

    生涯认知 2008年11月1日
    1.9K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