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人琴俱亡  
刘义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 南朝宋的文学家。
2、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②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译]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4、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答]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5、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答]一往情深 口若悬河望梅止渴等。
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答]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
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索、径、掷。
9、课文开头写子猷“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答]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10、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答]“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11、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二:
1.体会下列词语的表达效果。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赏析词语为:掷)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赏析词语为:恸绝)
2.子猷去看望子敬,为何“取子敬琴弹”,而当“弦既不调”时,乃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你怎样理解子猷的行为?
3.子猷为弟弟之死“恸绝良久”,令人感动。如果你是子敬的家人,你将如何规劝子猷?
4.子猷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
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6.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7.子猷来到子敬家奔丧,坐在灵床上,弹子敬琴时的心理活动,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8.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
9.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
10.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你能写出其他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吗?

答案:
1.(1)“掷”这一动作,表明子猷睹物思人,突出他内心的悲痛。
(2)“恸绝”一词强烈地表达了兄弟间的手足深情。
2、“取子敬琴弹”是为了痛悼和纪念已经死去的兄弟,而说的“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则
是写出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所以弹不成曲调,体现兄弟情深。也包含着人琴俱亡的悲凉。
3、子猷叔叔,人死不能复生,您有重病在身,身体要紧,请节哀顺便吧!
4.由“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一定已经死了。 王子猷和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5.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6.“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反映王子猷极度悲伤的心绪。
7.略
8.围绕“生病和悲痛”谈。
9. 略《管宁割席》
10.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
1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____________   (2)何以都不闻消息___________
(3)弦既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2)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15、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否矛盾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3.(1)都     (2) 总,竟      (3) 协调    (4) 痛哭,极度悲哀
14.
(1)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15.子猷前面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此时子猷想以一种独特的悼念方式来表达痛苦与思念,等到”弦既不调”时,内心的悲痛无法排遣,所以”恸绝良久”。

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去世了。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呀?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完全不悲伤。于是子猷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主旨:
本文是一篇笔记小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按排序事,篇幅很短,却写了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王氏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245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唐诗贼平后送人北归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司空曙

    作者:司空曙 朝代:〔唐代〕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贼平后送人北归译文及注释 贼平后送人北归译文 …

    古诗文 2023年2月19日
    88
  • 《南歌子,柳色遮楼暗》原文及赏析

      南歌子·柳色遮楼暗   唐代:张泌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画堂开处远风凉。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   注释   ①砌:台阶。   ②水精:即水晶,光亮透明的物体。水精帘:…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3
  • 炳烛而学文言文阅读练习

    炳烛而学文言文阅读练习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9
  • 张林《柳梢青·灯花》阅读答案

    柳梢青·灯花 张林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②珠垂。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 何须羯鼓声催③。银里、春工四时。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注〕①灯花:灯芯…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81
  • 那些描写七月的诗句,你最喜欢那一句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整理了一些有关七月的诗句说说文案,欢迎朋友们阅读! 1、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2、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3、七月正流火,晚饭净刹中。稍…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79
  • 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比较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比较句式   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   “……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