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原文
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阅读训练
一、解释字词
⒈列侯、诸将毋敢隐朕 隐—(隐瞒)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略—(攻占)
⒊有功者害之 害—(杀害) 4.群臣说服 说—(通悦,高兴)
⒌给饷馈 给— (供给) 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 (同“擒”擒住)
⒎夫运筹帷幄之中 夫— (句首语气词) 8.镇国家 镇—(安定)
⒐抚百姓 抚—(抚慰,安抚)
二、翻译
⒈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⒉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⒊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凭着在帐篷里推算就可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的胜负这方面.
⒋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
⒌与文中“项羽不然”的“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B. 为之怡然称快
C. 然数年恒不一见 D.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答案:鸿门宴,放走刘邦。
四、文中认为刘邦能取夺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刘邦善于用人 ;项羽不识人才。
五、项羽失天下的原因?(用原句回答)
答案: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

译文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 、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心悦诚服。

注释
帝:指汉高祖刘邦。
上:尊指刘邦
使:派
与:赐予
隐:隐瞒
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
晌馈:军饷。
范增:项羽的谋士。
连:联合。
略:夺取
填:通“镇”安宁。这里是“使…..安宁”的意思。
禽:同“擒”擒获。
然:这样
者:的人
因:就
然:同
说:陈述
害:嫉妒
置;安排、安置
夫(fú):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
说:通"悦",愉快
攻城略地——略,通掠,抢夺的意思。
有功者害之——以之为害。
给饷馈——供给军饷
说服——说,通悦

背景时间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注:一个月后迁栎阳,不久正式定都长安)。这个事件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赏析:
汉高祖正确地总结了他取得战争胜利的成功经验和项羽失败的教训,即“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必须有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战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较量。人才质量的高低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汉高祖的三杰是楚汉战争期间质量最高的人才。其中,张良是战略家、政治活动家,不仅能制订正确的战略,而且能通过自身的政治活动来实现。他的天才在楚汉战争时期独一无二;韩信是当时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天才在当时也是独一无二;萧何是杰出的政治家,其治理、协调才能在当时也是独一无二。三个独一无二的人才皆在汉高祖之手,战争的胜负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有人才必须保得住,保不住反受其害。要保住人才,就要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汉高祖重用人才,是中国帝王中的典范。他对张良敬之如师,自始至终保持着这种特殊关系;他对韩信,以军权王爵相付,稳住了韩信,保证了对项战争的进行;他对萧何,推心置腹,从不怀疑。汉高祖与三杰的如此关系,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汉高祖以杰出人才的资源优势,战胜貌似强大的敌人是任何政治家成功的普遍规律。汉高祖南宫论三杰,见解之精辟,令人叹服,作为千古佳话而广为流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24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祖逖文言文翻译

    祖逖文言文翻译   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2
  • 所见-袁枚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袁枚古诗所见 全诗及诗意赏析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4
  • 游褒禅山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

    游褒禅山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   2、以、故: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qu…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25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大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古诗大全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2
  •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8
  • 苏轼《海棠》

    原文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翻译 袅袅东风在皎洁的月光下徘徊,香雾朦胧。依稀可见远处的亭台海棠花沐浴在月色之中,温柔而可爱 运用…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82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