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一日览镜的翻译赏析

  《立秋前一日览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前言】

  《立秋前一日览镜》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时的即兴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构思精巧,颇有意趣。

  【鉴赏】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6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朝中措(寿熊左史)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银河无际渺澄空。一点寿光中。此夕谪仙初度,清歌吉甫清风。文章间世,曾亲玉座,屡赐金钟。丹禁若须鳌便,赤城唤取渔翁。

    古诗文 2020年6月2日
    736
  •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9
  • 郢门秋怀李白拼音版及译文

    “郢门秋怀李白拼音版及译文”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郢门秋怀李白拼音版 《 郢yǐng门mén秋qiū怀huái 》 …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0
  • 西江月(次韵席上作)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翠幄轻寒护夜,寒妆靓暖宜春。酒筹令逐时新。仙佩朋簪清兴。凤炬呈妍粟粟,水仙照座盈盈。约君策马贺升平。回首尊前风韵。

    古诗文 2020年5月31日
    743
  •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539
  • 《右溪记》的原文和译文赏析

      《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