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一日览镜的翻译赏析

  《立秋前一日览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前言】

  《立秋前一日览镜》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时的即兴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体验,构思精巧,颇有意趣。

  【鉴赏】

  失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乃至无望。如果认定无望,反而转向超脱,看破红尘。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沦落苦楚。李益这诗即作是想,怀此情。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但他不惊不悲,而是平静淡漠,甚至有点调侃自嘲。镜中的面容,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是已知的体验。他觉得自己活着,这就够了,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无须多想,不必烦恼,就让它留在镜子里。但是,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走向前途,不知该怎么办。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过去无成而无得,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何况时光无情,次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

  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这些比喻,既明白,又含蓄不尽,使全篇既有实感,又富意趣,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316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中考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的复习归纳

    中考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的复习归纳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3
  • 岳飞的古文言文翻译

    岳飞的古文言文翻译   古文翻译是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古文翻译的过程是全面运用和加深理解文言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所以翻译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岳飞的古…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57
  • 文言文阅读《吕蒙正不计人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吕蒙正不计人过》练习及答案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A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5
  • 浣溪沙(看杏花)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花似醺容上玉肌。方论时事却嫔妃。芳阴人醉漏声迟。珠箔半钩风乍暖,雕梁新语燕初飞。斜阳犹送水精卮。

    古诗文 2020年6月1日
    792
  • 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王维《观猎》阅读答案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①,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②,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③…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2
  • “刘瓛字子硅,沛郡相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瓛字子硅,沛郡相人。年五岁,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欣然欲读,舅更为说之,精意听受,曰:“此可及也。”除奉朝请,不就,兄弟三人共处蓬室一间,为风所倒,无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