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三上”作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③史,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⑥尔。”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
     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国王钱俶的第二字,后随父降宋。②西洛:即西京洛阳。③经:指儒家经典著作。④小说:各类杂记。⑤小辞:唐代以来即有民间曲子词和文人词,当时算不得文学正宗,故称“小辞”,也叫“小词”。⑥属思:构思。

    【文言知识】
    说“讽”   这个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现代汉语用作“讽刺”,指用语言讥嘲别人,而在古汉语中没有讥嘲的含义。上文“讽诵之声”中的“讽”即背诵。又,《汉书》:“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史。”另外,它多指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或劝告别人。“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张衡传》)“讽谏”是用含蓄、委婉的语言进谏。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即“讽谏”。白居易写过不少“讽喻诗”,其中大家熟悉的如《卖炭翁》。“讽喻”意为用委婉、含蓄的手法表达或说明某种道理,若理解为“讽刺”就错了。

    【译文】
    钱惟演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什么嗜好。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只爱好读书,坐着时读经书、史书,睡着时读儒家经典著作,上厕所时就读小词。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谢希深曾经也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背诵的声音,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好学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因此对谢希深说:“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惟          ②笃学           ③余          ④尔

     2.翻译:
     ①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②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3.由上文可见,无论钱惟演、宋公垂还是欧阳修,他们读书作文都是见缝插针。今天,我们不必教条地学前人在“枕上”、“厕上”读书构思,但他们_____的精神是不可不学的。

    【参考答案】
    1.(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387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明史·袁忠彻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明史·袁忠彻传》的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袁忠彻,字静思。从父袁珙谒燕王,王宴北平诸文武,使忠彻相之。谓都督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布政使张昺面方五小,行步如蛇,都指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43
  • 雍陶《长安客感》阅读答案

    长安客感 雍陶 日过千万家,一家非所依。 不及行尘影,犹随马蹄归。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 (1)诗歌前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0
  • 山中四咏

    朝代:明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我爱山中春,苍崖鸟一声。桃花源里住,罕见问津人。我爱山中夏,空冥花雨下。行吟屐齿肥,树色丽四野。我爱山中秋,黄云稻正稠。铎声连振起,镰…

    古诗文 2020年3月12日
    699
  •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5
  • 范仲淹苦学

    文言文   版本一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50
  • 卿非孤人文言文鉴赏

    卿非孤人文言文鉴赏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筚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我想你是一袭青莲,静开在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