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叶隐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以叶隐形
原文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辨,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恒言答曰:“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黯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阅读练习
1.我国古代还有个故事与这个故事惊人相似,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2分)
2.解释句中加点词。①吏遂缚诣县(    )  ②可以隐形(      )(2分)
3.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楚人?(1分)

参考答案
1.掩耳盗铃 
2.①到   ②可以凭借 或可以借   
3.夸张 

翻译
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子》,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 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个人暗中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携带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被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县官审问他,他便把此事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县官听了大笑不止,没治罪就把他放了。

注释
①《淮南方》:书名,即《淮南子》,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撰。
②伺(sì):观察,守侯。障:遮蔽。
③恒:常,总是。
④绐(dài):欺骗。
⑤赍(jī):携带。
⑥诣(yì):到……去。
⑦受辞:听取供辞。
⑧不治:不予治罪。

以叶隐形,出自《欧冠子·天则》,与一叶障目出自同一典故,相传一个楚国的穷书呆子看了《淮南子》,得知螳螂以叶隐形捕捉知了,便以身效法,在得到妻子一句“看不见”的敷衍之后便以为成功,导致了到街上当面偷东西被抓的下场,县官得知事情本末后大笑不止,把楚人释放了。故事流传至今,大多用于比喻一些人只看到片面而看不到全部,也用于形容人目光短浅。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利欲熏心,一心想不劳而获,巧取他人钱财,就会像这个楚人一样干出自欺欺人的蠢事。这个故事比喻了愚蠢的人 。人与螳螂是不一样的,螳螂能隐形,但人是不能隐形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390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汉魏六朝时古诗文名篇名言

    汉魏六朝名言 司马迁《史记》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2.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8
  • 虞集《尚志斋说》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71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01
  • 秋夜观景

    秋夜观景   闲月拥秋色,清风醉柳姿。 满园萧瑟处,疏雨坠莲池。

    古诗文 2022年9月29日
    79
  •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这两句是形容南庄幽美的景色——用岩石间流水淙淙的声音,来调谐琴曲,取山峰上的彩霞,作美酒饮用。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7
  • 高中提高文言文的窍门

    高中提高文言文的窍门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对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也能够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