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概述及鉴赏训练

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一)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二)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吴融)
举国繁花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1、诗歌咏物托意,反复渲染子规鸣啼的衰声,写出作者怎么一种思想感情?
2、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说明之。
【解析】
子规,杜鹃写的别称。这也是古人写诗时常用的典故。蜀国国王杜宇,号望亭,失国身死,化为杜鹃,悲啼不已,故李高隐有名:“望常春心托杜鹃”。本诗中的“行人”,可视为自指。
【答案】
1、反映作者漂泊异乡、仕途失意的愁绪。
2、以春草葱茏于宫苑,杜鹃啼血于异乡,反衬、映照鲜明,突出杜鹃鸟孤身飘荡、衰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997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斗百花

    【其一】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歹带]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6
  • 渔父词(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十载江湖不上船。卷篷高卧月明天,今夜泊,杏花湾。只有笭箵当酒钱。

    古诗文 2020年5月31日
    592
  • 文言文给我的惊叹作文

    文言文给我的惊叹作文   中国文学高深莫测,汉字又是那么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文言文是体现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不想白话文一样容易懂,同时白话文它比文言文要长,要广泛使用。文言文虽…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8
  • “余珊,字德辉,桐城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余珊,字德辉,桐城人。正德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庶吉士许成名等罢教习,留翰林十七人。珊以为滥,疏论之。语侵内阁,不纳。巡盐长芦,发中官奸利事。为所诬,械系诏狱,谪安陆判官。移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1
  • 山中送别文言文翻译

      《豫让论》作者是明朝文学家方孝孺,方孝孺又称“正学先生”。其全诗文如下:   《豫让论》原文: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45
  • 盗不劫幸秀才酒

      《盗不劫幸秀才酒》选自《东坡志林》。   【文言文】   “幸思顺,金陵老儒也。皇祐中,沽①酒江州,人无贤愚皆喜之。时劫江贼方炽②,有一官人舣③舟酒垆下,偶④与思顺…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8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