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 果子 李子。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走:争着跑。

  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⑨唯:只有。

  ⑩必:一定

  ?信然:果真,果然。

  【启示】

  《王戎识李》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本文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切勿盲目追随他人。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2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①王戎:是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就聪明过人,好清淡,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②诸:众。

  ③游:玩。

  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信然:真是这样。

  ⑦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 争逐,走:跑。

  ⑧唯:只有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拓展延伸】

  说起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聪明人”,晋初王戎绝对算一个。据《世说新语》记载,七岁时王戎跟一群小孩一起嬉戏,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小孩们都争着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一动不动,非常淡定。有人表示不理解,他胸有成竹地说:“李子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果实,这些李子必定是苦的李子。”那人摘取果实品尝,果然如此。

  中国历史上流传着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尤其是上了所谓的“典籍”和“教科书”的内容,更是颇多谬误,甚至有一些干脆就是“大忽悠”。对此本无须深究,因为“酱缸文化”之下此类东西实在太多。然而,发现有人从“王戎早慧”中煞有介事地悟出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的“精神实质”,却还是让我忍俊不禁――你教导别人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可你自己观察过吗?思考过吗?树上的李子到底是甜是苦,大家必须尝过才知道,树上怎么可能还“果实累累”呢?或许有人会说,大家都是往年尝过,知道这棵树只结苦李子,所以今年都不去动它了。这也不对劲儿啊――既然大家早就知道李子是苦的,为何所有的孩子还有旁观者都傻乎乎地充呆头鹅,却独独王戎天纵奇才,凭着“严密的逻辑推理”断定李子乃是苦的?难道说上天安排这么一棵奇怪的李子树,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王戎显示“聪明”?这个事情明显存在逻辑错误,根本站不住脚嘛。

  明明是假大空甚至是胡编乱造的.玩意儿,却非要煞有介事地拿来教育人,不是“脑残”就是别有用心。由此想到了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对小学课文的质疑。据媒体报道,空洞的说教、随意的“改编”、模棱两可的事实、甚至杜撰一个个“名人故事”,这样的课文竟然在时下通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时有出现。杭州语文教师郭初阳整理了一份“问题课文”目录:《爱迪生救妈妈》虽然很感人,却在任何爱迪生的传记里都难以找到事实根据,而且从医学上考证,当年也不可能做那么一个阑尾炎手术;《云雀的心愿》中写道:“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鸟类没有汗腺,哪来汗水?为了证实《陈毅探母》的真实性,郭初阳查阅了《陈毅大事记》、《陈毅年表》,还把所有关于陈毅元帅生平的书翻了个遍,都没有找到故事的蛛丝马迹。“这个故事从时间到地点都是虚构的”……何止是小学教材呢,如果翻翻社会上出版的各种“主旋律”教育书籍,类似以讹传讹的例子可谓是举不胜举。

  王戎早慧,谁是傻子?表面看,当然是那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当然是被虚假教育忽悠了的孩子们。某些掌控话语权的人,最热衷的事情就是通过愚民教育把老百姓变傻变听话,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民智已开,老百姓早就没有以前那么好糊弄了。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商和官员们不断下降的道德之间的矛盾。”如果到了现在某些人还要拿“王戎早慧”、“爱迪生救妈妈”之类错漏百出的东西忽悠人,除了徒增笑料之外,还能怎样呢?历史终将证明,那些忽悠者才是真正的傻子,自以为聪明的傻子。他们才是历史的笑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51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智囊兵智部吴玠吴磷的原文及翻译

      智囊(选录)·兵智部·吴玠 吴磷原文及翻译   兵智部·吴玠 吴磷   作者:冯梦龙   【原文】   吴玠每战,选劲弩,命诸将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8
  •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济南知府庄君传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济南知府庄君传   济南知府庄君传   张惠言   庄君钧,字振和,自号曰学坡,先世自镇江之金坛徙武进。其后子孙多显。武进之言世族者推庄氏,以至君十世矣。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81
  • 赵且伐燕文言文的道理

    赵且伐燕文言文的道理   《赵且伐燕》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以下是赵且伐燕文言文的道理,欢迎阅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3
  • 月华清 吴锡麒

             九月望夜,被酒归来,明月在窗,清寒特甚,新愁旧梦,枨触于怀,因赋此解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0
  • 猿说文言文翻译

    猿说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100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和赏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前言】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