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子亡缁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澄子亡淄衣
宋有澄子①者,亡淄衣,求之涂②.见妇人衣缁衣③掾而弗舍④,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⑤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⑥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⑦也,今子之衣禅缁⑧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⑨哉⑨ " .
(《吕氏春秋》)

注释
①澄子—人名.亡——遗失.缁'(zi资)衣一黑色的衣服。
②求之涂一到路上寻找.涂,通"途"。
③衣(yi易)缁衣—穿着黑色的衣服.第一个"衣"是动词,"穿"的意思,读第四声.
④援而弗舍一扯着不放开.援,扯,牵.舍,放弃.
⑤公—对男子的敬称.
⑥吾所自为—我自己缝制的.
⑦纺缁一指黑色的夹衣.
⑧禅(chan蝉)衣—黑色的单衣.
⑨得—合算

【问题】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衣缁衣           (2)掾而弗舍
2澄子说:“子岂不得哉?”用自己的话概括澄子这样说的理由。
3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1)穿(2)不
2澄子认为妇人用一件单的夹衣服赔偿夹的黑衣服是占了便宜。
3一个自己丢了衣服,还强词夺理,自以为是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法无天的诡辩狡诈之徒的丑恶嘴脸,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二: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宋有澄子者,亡缁衣(   )    ②见妇人衣缁衣(   ) 
   ③援而弗舍,欲取其衣(   )    ④子不如速与我衣(   )
(2)翻译下面句子。
   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1)①遗失。②穿,名词作动词。③牵,拉,扯。④还给。
(2)用一件黑色的单衣抵偿一件黑色的夹衣,你难道不划不来吗?
(3)人,要以理服人,不要强词夺理。

【译文】
宋国有个人名叫澄子,丢了一件黑衣服,到路上去找.看见一个妇人穿一件黑衣服,拉住不放,想扒下她那件衣服来,说:"刚才我丢了一件黑衣服!"妇人说:"先生虽然丢了黑衣服,可是这件衣服却是我自己做的呀."澄子说:" 你不如赶快把衣服给了我,我原先丢的是件夹衣,如今你这件是单衣,拿单衣当夹衣,你难道还不合算吗 "

【导读】
  这是选自《吕氏春秋》的一则寓言。寓言中的澄子是一个强横的不讲道理的人。他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肆无忌惮的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公然宣称自己损人利己的行为使被掠夺者得到了利益。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611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吴融《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阅读答案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 吴融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 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成鼙惊起雁行行。 【注】晚唐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06
  • 文言文《李陵论》练习题

    文言文《李陵论》练习题   李陵论   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3
  • “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举进士,南省考官吕夏卿,称其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白主司,擢第一。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转运…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9
  • 不识自家

    朝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

    古诗文 2020年3月3日
    733
  • “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少习《公羊严氏春秋》,隐居教授,门徒常数百人。建武末,辟大司马府,署议曹祭酒。数月,征试博士。中元元年,迁黾池令。奉公克己,矜恤孤羸,吏人归爱之。永平五年…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9
  • 高考生应该怎样学好文言文

    高考生应该怎样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因与现代白话相去甚远,且语言艰涩难懂、歧义纷出,被很多学生视为畏途。面对新课程对文言学习提出的更高要求,同学应如何真正学好文言呢?   1、从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