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对应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郑玄对应劭
时大将军袁绍①总兵②冀州③,遣使要玄④,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⑤,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⑥,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⑦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⑧太守应中远⑨,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⑩,回、赐⑾之徒不称官阀⑿。”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
[注释]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②总兵:总领兵马。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⑤斛(hú):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⑥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⑦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⑧太山:泰山。⑨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⑩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⑾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⑿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
[文化常识]“尺”及其他。“尺”是古代的度量单位。10寸为1尺,10尺为1丈,10丈为l引。古代的尺要比现代的短,据考证,周朝的1尺,约合今天6.5寸左右,到汉朝,约合今之7寸左右。上文说郑玄“身长八尺”,按现代度量计算,约为1.85米,算是个高个子。如果不了解上述情况,将古今尺寸视为相同,那么郑玄身高便为2.7米左右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
[阅读练习]
1.解释:①要 ②会 ③竞 ④归
2.翻译:①乃延升上坐
②未以通人许之 ③咸出问表 ④莫不嗟服 3.理解:为什么郑玄最后的一番话会使“劭有惭色”?

参考答案
1.①同“邀”②集合③争着④依附 2.①于是请(郑玄)登上大堂并上座;②不认为他是知识渊博的人;③都出于问题之外(意为知识渊博);④没有人不感叹佩服。 3.嘲笑应助连儒家的基本规矩都不懂。


【注释】
  ①袁绍:东汉末年大豪强
  ②总兵:总领兵马
  ③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
  ④玄:郑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
  ⑤斛(hú):量器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
  ⑥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
  ⑦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⑧太山:泰山
  ⑨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
  ⑩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⑾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
  ⑿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翻译】
  当时大将军袁绍统兵冀州,派使者邀请郑玄,大宴宾客,郑玄最后才到,便请到上座。郑玄身高八尺,能喝一斛酒,眉目清秀,仪容温和高大。袁绍的客人中有许多豪爽俊杰之士,并且很有口才。他们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他是个学识渊博的人,竞相设置奇异的问题,百家交替提问。郑玄依次辩论答对,都出乎问者的意料之外,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他们全都惊叹佩服。当时汝南应劭也归顺袁绍,自我夸赞说:“从前的太山太守应中远,做您的学生怎麽样?”郑玄笑着说: “仲尼之门考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回、赐等人不自称官职。”应劭脸上带有惭愧之色。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621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双调】沉醉东风(锦帆落天涯那答)

             无名氏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67
  • 描写夏天的经典优美古诗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4
  • 一剪梅·咏柳

    朝代:明代 作者:夏完淳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598
  • 《活水源记》文言文赏析

      刘基《活水源记》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54
  • 刘基《郁离子·请舶得苇筏》文言文原文

      阏逢敦牂之岁,戎事大举,有荐瓠里子宓于外阃者曰:甲午之年,战事大起。有人举荐静居在城门外的瓠里子,说:1、阏逢(yān f ng)敦牂(dūn zāng):阏逢,亦作 焉逢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8
  •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全诗翻译赏析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译文]  弹起琵琶跳起舞,乐曲已换成新制的调子,只是这新调所唱依然是旧时关山难度的离别之情。   [出自]&n…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