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观刈麦》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观刈麦时为盩厔县尉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1)六月是我省大部分地区收割小麦的季节,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白居易的《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观刈麦》中也反映这一心理的一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家田输税尽”揭示农民赋税的繁重。

二:
  1.(2009·河南)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在他的《观刈麦》一诗中也有表现农民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割庄稼的句子"【    】,【    】"这一"冷"一"热",异曲同工,传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2012·湖南邵阳)比较《捕蛇者说》与《观刈麦》在写作手法或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答案: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捕蛇者说》把"赋敛之毒"和"蛇之毒"、乡邻的生活和蒋氏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观刈麦》把"贫妇人"的悲惨生活和"我""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思想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都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816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诗歌的意境、意象和感情的区别

    “意象”是近些年来诗歌鉴赏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术语,它最能体现诗歌的本质。可以说,它是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钥匙。因此,把握意象对于诗歌鉴赏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62
  • 岳飞《小重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0
  • 木兰诗又名什么?

    木兰诗又名什么?   引导语:木兰诗又名什么??下面由小编告诉你们吧,欢迎阅读!   木兰诗又名什么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5
  • 晏几道《临江仙》《鹧鸪天》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0
  • 高适《燕歌行·并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9
  • 七年级木兰诗思维导图

    七年级木兰诗思维导图   七年级木兰诗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 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 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