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阅读答案及赏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这首诗追忆昔游,极写锦江之美及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1分),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1分)。
(2)(4分)拟人(1分)。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1分)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1分)连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况是人呢,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1分)。(借景抒情亦可)

3.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
4.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二:
(1)“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2分)
(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1)借代;“东风”代指春天。
  【评分建议】2分。修辞手法1分,简要说明1分。
(2)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
  【评分建议】4分。每联分析各2分。
(3)点明思念友人的题旨;以景作结,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三: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哪些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2.诗歌颔联和颈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3.颔联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唐宋诗举要》云:“三四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是谓神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
2.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2分)
3.运用拟人,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1分)。春游锦城时,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1分)。连自然之景都尚且有不舍之情更何况是人呢,借此强调出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2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正话反说亦可)

赏析:
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象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炼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山好象因我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啊,真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
  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
  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您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
  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82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过零丁洋》中考试题汇编及阅读答案

    过零丁洋 (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87
  • 古诗词试题答题方法步骤及答题模式

    古诗词答题方法和步骤 (1)根据赋分,确定答点,先总(概括知识点)后分(分析阐释),纲举目张。抓住古诗中的“景”和“情”,就抓住了一…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29
  • 《夏日》《客中初夏》阅读答案

    夏日 寇 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 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 轻寒微雨麦秋时。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唯有葵花向日倾。 注:…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0
  • 葛胜仲《点绛唇·县斋愁坐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 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0
  • 将伏击孙坚的吕公刺死的是谁?

    将伏击孙坚的吕公刺死的是谁? A.韩当 B.黄盖 C.程普 D.孙策 正确答案:C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81
  • 赵嘏《经汾阳旧宅》阅读答案

    经汾阳旧宅 赵嘏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②。 今日独经歌舞地③,古槐疏冷夕阳多。  【注】①汾阳旧宅:郭子仪的旧居,在长安亲仁里。郭子仪是唐代名将,为平定安史之乱…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