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

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

  一、内容梳理

  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贵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异。

  2、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句式特点:骈散相间,音韵私韵,顿挫有致。

  二、重点字词

  蕃:多独:仅,只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鲜:少宜:当然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益:更加

  三、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中考试题

  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

  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高尚人格。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

  5、某市在确实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示例一:赞成兰花,兰花无论位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二: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三: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入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6、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围绕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作答,要写出两点以上。

  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正直的高贵品质。

  7、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的生活态度是贪慕富贵,随波逐流。予独爱莲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8、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有何意蕴?

  表现出周敦颐和陶渊明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9、《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从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水陆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2、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作君子。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玉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写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交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展示诗人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0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短歌行

    短歌行朝代:魏晋作者:曹操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古诗文 2016年5月29日
    1.3K
  • 郑人买履_韩非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郑人买履_韩非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5
  • 《宋史卢之翰传》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卢之翰字维周,祁州人。之翰少笃学,家贫,客游单州,防御使刘乙馆于门下。乙徙钱塘,之翰随寓其郡。太平兴国四年,举进士,不得解,诣登闻自陈,诏听附京兆府解试。明年登第,…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0
  • 范增论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48
  •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许》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许」源出 ;   一 ;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3
  • 刘禹锡《秋词》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翻译:自古以来每逢到了秋天人们总是在悲叹秋天的凄凉寂寞,我却认为秋天要比春天更胜一筹。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