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乃”

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乃”

  【乃】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人称代词,属于假借义。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④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还可作连词用,表衔接或转折,解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①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也《史记刺客列传》。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17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中秋节的诗句

    中秋节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33
  •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两句是说,万物均已静静悄悄,只有琴声在空中荡漾;四座听琴的人鸦雀无声,沉浸在美妙的乐声之中,不觉天都快亮了。极言琴音之悦…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9
  • 中秋赋-文言文形体散文

    中秋赋-文言文形体散文   中秋赋(并序)   敖国华   时维丙申,序属中秋,诚领导之邀,县邑之墨客风尘而至;逢佳节之期,酒乡之骚人匆忙而往。瞻烈士之墓,览一居之景,访古镇之幽,…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3
  • 待漏院记文言文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34
  • 七录 《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七录 《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①,钞毕朗诵一过,即②焚之,又钞,如是③者六七始已④。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jūn)⑤日沃汤⑥数次,…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6
  • 缉捕的意思解释 近义词

    缉捕的意思: [jībǔ] 缉拿:~在逃凶手。 缉捕百科解释: 缉捕,汉语词汇。注音:jībǔ释义:搜捕 缉捕的详细解释: 缉捕 [jī bǔ] 谓搜查捉拿。 宋 苏轼 《谢失觉察…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1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