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临考复习题—文言文阅读专题

中考语文临考复习题—文言文阅读专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

  8.(1)参与 (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

  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20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中文言文离骚知识归纳

    高中文言文离骚知识归纳   导语: 《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中文言文离骚知识归纳 ,欢迎阅读。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3
  •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 巡按畿内。GkStK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0
  • 《三事忠告二则》原文及译文

      《三事忠告》二则 张养浩   治官如治家   治官如治家,古人尝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37
  •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的意思:半山的斜晖,两岸笼罩的暮霭,驾着一叶扁舟,远处传来数声牧童的横笛。 出自秦观《风流子·东风吹…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8
  • 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所的用法分析

    语文文言文常用虚词所的用法分析   一、用作助词   1所字经常用在动词、动宾词组或形容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有指代作用。一般充当主语或宾语。相当于的(人、事、地方),或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2
  • 徐伸《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鹊》

    徐伸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 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