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典型错误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典型错误

  误区一:混淆古今异义

  【例1】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误区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

  【例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 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误区三:误译文言虚词

  【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误译:这儿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正译: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里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打败)的地方吗?

  分析与对策:“困于周郎”中的“于”字,表示被动关系,译为“被”,考生的忽视造成被动者“曹操”成了主动者。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其、之、以、而、乃、乎”等《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根据句意,准确翻译。

  误区四:漏译省略成分

  【例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误译: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正译:(狐狸)只是用浓墨洒作大墨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分析与对策:句中漏译了省略主语“狐狸”。原文中虽然省略了主语,但为使文意通顺、明了,翻译时要将省略的成分补上。这也是考试中的一点要求。另外,有些通过直译无法使文意贯通的地方,如“满纸都是”,也应适当“增词”,即加上使文句连贯的词语。

  考生漏译省略成分,除了粗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通读整个句子或与译句有关联的前后句,没有形成整体语境意识,只是“就词译词”,不能很好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种毛病轻则影响到考生对个别词的判断和翻译,重则影响到考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考生应注意树立较强的语境意识,阅读时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翻译一个句子时,不能偷懒,只满足于读单一的那个要求翻译的句子,还应适当“瞻前顾后”地照顾语境。

  2、翻译出一个句子之后,不要急着做下一题,而要回顾一下自己翻译的句子是否通顺,看看有没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等。

  误区五:语言不合规范

  【例5】其军帅怒贲不先白己而专献金,下贲狱。世祖闻之,大怒,执帅将杀之,以勋旧而止。

  误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就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闻之,眼冒金星,执住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正译:贺贲的主帅对他事先不禀告自己就擅自(向世祖)献金感到愤怒,把贺贲关进监狱。世祖听说这事,非常愤怒,逮捕了主帅将要杀他,因为(他)是有功的老臣而作罢。

  分析与对策:这段译文的不规范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文白夹杂,“闻”“执”等文言词语没有译出。根据语境,“闻”可译为“听说”;“执”可译为“逮捕”。②风格不一致,整体上看是严肃的书面语,而“眼冒金星”显然是口语化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严格遵守“对译”的方法,将单音节词语双音化,有效避免漏译文言词,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夹杂。“对译”过程中,不采用方言、俚语、口语化的词语。

  2.检查有无夹杂在译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方言、俚语、口语词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46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武陵春·春晚文言文翻译

    武陵春·春晚文言文翻译   《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武陵春·春晚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6
  • 本草纲目土部釜脐墨的文言文

    本草纲目土部釜脐墨的文言文   释名   亦称釜月中墨、铛墨、釜煤、釜 、锅底墨。   气味   辛、湿、无毒。   主治   突然心气痛。用釜脐墨二钱,热尿调服。   中恶。用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1
  • 《念奴娇·过洞庭》原文注释及译文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337
  • 袁宏道《极乐寺纪游》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90
  • 《晋书•苟晞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齐王(司马)冏辅政,晞参冏军事,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廉察诸曹,八坐①以下皆侧目惮之。及冏诛,晞亦坐免。惠帝征成都王颖,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1
  • 《玉楼春·春恨》翻译赏析

      《玉楼春·春恨》作者为宋朝诗人晏殊。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