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备考要牢记四“强化”

文言文备考要牢记四“强化”

  啃“本”:强化基础

  现在,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分值已超过现代文,究其原因是区分度高,攻克高考文言文 牢记四“强化”。考题的阅读材料虽选自课外,但答案多源于课内,因此,课本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放下课本不读,去另找课外文本大做特做,可能是舍本逐末,事倍功半。课本学习须注意三个“重视”: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这是一个重要的历练过程,自学最好配备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放在自己的身边,以便随时翻阅,如能长期坚持,必将受益。重视语境,学会判断。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判断。重视规律,学会迁移。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理解,如,词类活用中的“名词用作状语”有许多种,找到规律后,就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动词前有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如不作主语,必定用作状语;另一种是动词前有两个名词,一般是一个作主语,另一个作状语。

  重“读”:强化语感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语感。文言学习不仅是“知”的积累,更是“感”的积淀。朗读和背诵是培养文言语感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光凭做题是无法培养文言语感的。朗读的过程是眼、口、耳与大脑反复协同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感官都能得到充分激发,感悟能力才可能形成,高考辅导《攻克高考文言文 牢记四“强化”》。熟读成诵实际上是获得感悟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的阅读教学讲究背诵是有它的道理的。因此,课文要反复地读,力求熟读成诵。课本里的文言文读熟了,背好了,良好的文言语感养成了,课外的文言语段自然就能读懂了。

  累“知”:强化归纳

  学习文言文,应该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每学一篇文言文,最好能从词法、句法的’角度归类;词法中有实词、虚词;实词中又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古今异义又可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句法一般可从五大句式若干小类来掌握,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等,每一种句式都可分成若干小类,如倒装句可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还有三种常见的形式等。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能从“知识树”的角度找到对应的语言实例,一学期下来,自己手里就有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文言自学手册了。

  析“理”:强化分析

  文言文的学习越来越重视整体阅读。过去高考题是“言多文少”,现在是“言文并重”。所谓“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句式的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即整体阅读。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82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初中文言文阅读课后习题

    初中文言文阅读课后习题   唐睢说信陵君①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睢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 喜雨亭记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564
  •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

    人生感悟的文言文   中国古代语言的美蕴含着中国人的人生情趣,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中国人的文化品格。一起来阅读以下小编与你分享的文言文,它能带给你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陋室铭》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9
  • 七年级下册核舟记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七年级下册核舟记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5
  •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全词翻译赏析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出自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行香子·过七里濑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5
  • 诸葛亮《出师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