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1

  1、故

  ①故作名词用时也指事情。故,事也。

  故重因果关系。指某种原因引起的事情,多是使人不愉快的麻烦的事。(现代汉语中:事故,变故。)

  ②《广韵》旧也。故的反义词新、今。

  作为时间观念,指过去的、从前的。故都,过去的国都。故乡,从前的家乡。故人,旧友,从前的相知。

  ③原因,缘故。④故意⑤通固,本来。⑥所以,因此。

  2、覆

  ①覆,《集韵》反也。特指向上事物的向下翻转或倾倒。

  ②遮盖、掩蔽③翻转过来④倾覆,颠覆

  3、更

  ①《说文》更与改互训。(改变、更换)

  更侧重于前后相续,是以一个顶替另一个的相互交换;就新旧来说,更不是除旧布新,而是推陈出新。

  ②经过,经历。③抵偿④另,另外。引申:再。

  ⑤更加⑥副词,重新。⑦五更

  这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2

  相(xiāng)

  (1)名词。

  读xiàng,丞相,宰相。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2)副词。

  ①互相。如: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②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如: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信(xìn)

  (1)名词。

  信义,信用。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2)动词。

  ①相信。如:吾尝疑乎是,仅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②信任。如: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3)形容词。

  诚实,真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4)副词。

  确实。如: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

  兴(xīng)

  (1)名词。

  读xìng,兴致。如: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

  (2)动词。

  ①起。如: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

  ②兴起。如: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③使……兴盛。如:若无兴德之言(此处“兴”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出师表》)

  ④复兴。如: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3

  1、道

  ①本义,道路。②规律,道理。

  ③引申:学说、思想。(道理、主张)

  ④引申:引用、称述别人的话、说法、事迹。(说、谈论)

  ⑤比喻,人生所应遵循的社会准则。(带有根本性、原则性。)⑥从,由。

  2、得

  ①得,获得,得到。(找到)语境义,得声,得形,得味,得道……

  ②“得”,行为实现的现实性。(能够)

  3、定

  ①“定”,《说文》“安也”。与“动”反义。

  安定、稳定;平定。

  (定婚,重在婚约的确定;订婚,重在双方同意。协定,重在共同决定;签订,重在双方协商。定金;订金)

  “定金”、“订金”,在汉语中是一对同音异义词,别看仅一字之差,但在法律上的意义却大相径庭,不少人都曾掉入“定金”与“订金”的陷阱。究竟两者的区别何在呢?

  “定金”指合同当事人为保证合同履行,由一方当事人预先向对方缴纳一定数额的钱款。《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此外,定金必须以书面形式签订,且定金的总额不得超过合同标的的20%.

  “订金”严格地说不是一个规范的概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8条规定:“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所以,除非合同作明确约定外,合同履行的“订金”作为预付款的一部分,只能抵充房款。无论哪一方不履行,只要将其如数返还给付订金的一方即可。

  ②决定,确定。③副词,到底,究竟。④一定(后起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用实词4

  1、察

  ①察,《说文》“复审也”。“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2、病

  ①病,《说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

  比较:病;疾

  3、彻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日光下彻;穿透)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6984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语文文言文理解:躁急自败

    语文文言文理解:躁急自败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0
  • 刘善明文言文阅读理解

    刘善明文言文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训练能够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提升阅读水平,是我们要掌握的一个题型。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刘善明文言文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10-…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89
  • 重阳节的诗句是什么

    重阳节的诗句是什么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诗句   1、…

    古诗文 2022年12月27日
    52
  • 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高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延进颇亲学,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5
  • “段志玄,齐州临淄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段志玄,齐州临淄人也。父偃师,隋末为太原郡司法书佐,从高祖起义,官至郢州刺史。志玄从父在太原,甚为太宗所接待。义兵起,志玄募得千余人,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从平霍邑,下绛郡,攻永丰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93
  • 赠何七判官昌浩原文及赏析

      《赠何七判官昌浩》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7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