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译文]    看到街上不少人,绫罗绸缎穿满身。仔细看看他们的模样,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出自]    北宋 张俞 《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蚕妇——养蚕的农家妇女。  
市——这里指集市、市场。  
遍——全。  
罗绮——绫罗、丝绸、锦缎。  
诗意:  
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译文1:
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译文2: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赏析:
张俞,一作张愈(《宋史》),字少愚,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史书上说他“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仁宗宝元初(1039),曾上书朝廷论边防事。因人推荐,经试录用为秘书省校书郎,但他把官职让给父亲,自己却愿在家隐居。益州长官文彦博特别优待他,为出资买得青城山自云溪唐人杜光庭故居安置,他因此号称“白云先生”。“喜弈棋,乐山水,遇有兴,虽数千里辄尽室往。遂浮湘、沅,观浙江,升罗浮,入九疑,买石载鹤以归。杜门著书,未就,卒。妻蒲氏名芝,贤而有文,为之诔曰:‘高视往古,哲士实殷,施及秦汉,余烈氛氲。挺生英杰,卓尔逸群,孰谓今世,亦有其人。其人伊何?白云隐君。……’”(《宋史·隐逸传》)确如蒲氏所言,像张俞这样古风强烈的士人到宋代已是不多了,宋初柳开、张咏、寇准、石延年以至范仲淹等人犹见余习。蜀中因地处盆地,那里的士人身上保留的古风也相对多一些。“三苏”中的老苏与大苏那豪迈高逸的风概也有这种古士之风的影子。
    北宋大诗人张俞为了宣传县籍三位杰出学者(即严君平、扬雄、李仲元),常借成都地区的佛教圣地之一中兴寺宝地,宣讲儒佛道相济相通的思想。寺庙住持也对张俞的宣讲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应住持之邀,张俞书写了三人的选诗相赠,上世纪90年代仍供奉在寺内。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
    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从这两句可以看出在当时社会中,真正的劳动者过着的是穷苦的生活,连自己亲自做的罗绮都不能穿。而那些达官贵族却穿着绫罗绸缎。这一点表明了在当时平民与达官贵族之间,生活物品的相差和欺压的平民的现象。
    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完全诉诸形象——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泪满巾”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既深,构思也巧,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86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3
  • 中考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的复习归纳

    中考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的复习归纳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4
  •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从俞通海来归。俞通海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瓶,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何所窘,遣通海问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92
  • 苏轼《临皋闲题》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临皋闲题 苏轼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②新第③园池,与此孰胜⑥?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109
  • 何谓“文言文”

    何谓“文言文”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89
  • 李煜《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译文答案及鉴赏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五代: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采桑子·亭…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