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翻译赏析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译文]  衣衫上面,一路上的尘迹夹杂着酒痕,远游在外,处处风光都让人神往心醉。
[出自]  南宋  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释:
   剑门:剑门,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无处:处处。
   消魂: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合:应该。
   未:表示发问。

译文1:
   衣服上沾满了旅途上的灰尘和杂乱的酒的痕迹。出门在外去很远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没有一处是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的。我这一辈子就应该做一个诗人吗?骑上瘦驴在细雨中到剑门关去。
  
译文2:
   衣衫上面,一路上的尘迹夹杂着酒痕,远游在外,处处风光牵动着我的心魂。我这辈子是不是只该当个诗人——蒙蒙细雨中,骑一头瘦驴,进入那雄关剑门。

陆游生平见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和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读者“释句忘篇”。如果不联系作者平生思想、当时境遇,不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便易误解。 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万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万里”“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消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病起》)的写照。
   “远游无处不消魂”的“无处”(“无一处”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消魂”。
   引起“消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平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万里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 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另一说认为:自古诗人多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酒量不在李白之下。陆游满襟衣的酒痕,正说明他与“诗仙”、“诗圣”有同一嗜好。骑驴,也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众所周知的佳话。作者“细雨骑驴”入得剑门关来,这样,他以“诗人”自命,就正是名副其实了。
    但作者因“无处不消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现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
    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
    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99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朱熹的五首宋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逢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舟行江上时的哪些情感?(4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1
  • “崔休,字惠盛,清河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①崔休,字惠盛,清河人。休少孤贫,矫然自立。举秀才,入京师,与中书郎宋弁、通直郎邢峦雅相知友。尚书王嶷钦其人望,为长子娉休姊,赡以货财,由是少振。休好学,涉历书史,公事军旅之隙,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8
  • 西风――白居易诗词全集

    西风 [唐] 白居易 西风来几日,一叶已先飞。 新霁乘轻屐,初凉换熟衣。 浅渠销慢水,疏竹漏斜晖。 薄暮青苔巷,家僮引鹤归。

    古诗文 2022年10月6日
    59
  • “为别未几日,去日如三秋。”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为别未几日,去日如三秋。”这两句是说,离别才有几天,这几天漫长得好像有九个月!极言思家、思亲之切,孤身在外之人,心同此理,常有这种感受。 出自赵徵明《思归…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6
  • 黄庭坚《小山词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庭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几道,字叔原,临淄公之暮子也。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模,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诸公虽称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位。平生…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00
  • 《汉书・卜式传》

    原文】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

    古诗文 2022年5月15日
    1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