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翻译赏析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白雪嫌春色来得太迟,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出自]    韩愈     《晚春二首》(其一)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芳华:芬芳的鲜花。
        初:刚刚。
        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故:有意
   
译文: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赏析:
前人系此诗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安春雪,特有一番细腻深微的审美意趣。既为咏雪,又须切中春字,故先从春天的感受落笔。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诗中洋溢着一种北方人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这大概是岭南人所难以体会到的。此诗当与八年后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参读。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着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头两句写的是新年已过,却见不到芬芳的鲜花的影子。早春二月,人们出门去惊奇地发现地上已长出了一点草芽。度过漫漫寒冬的人们盼望早些见到春色,“都”正表现出人们盼春之切与毫不见春之音讯的怨怅。“惊”字流露出看到春天即将来临时的喜悦之情。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白雪先是被拟人了,人性化了,又当作飞花,拟物。构思巧妙。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02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2020有关谷雨节气经典诗句

    2020有关谷雨节气经典诗句1   1、谷雨将迎稚绿来。——宋·艾性夫《春晚》   2、谷雨干时手自锄。——唐·曹邺《老圃堂》   3、嘉谷雨来长。——宋·张嵲《怀新亭四首》   …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52
  •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专项练习

    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专项练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2、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释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6
  • ●卷十六 ◎诗八十八首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已足烧。百岁风狂定何有…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48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的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的知识点总结   五、通假字 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9
  •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3
  •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怀古诗词,思想内容常是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   2.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   3.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及自己的壮志难…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