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全诗翻译赏析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译文]  泉水流过高山响声软绵无力,黄昏的余晖照在幽深的松林里显得冷峻。
  [出自]  王维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
     香积寺:今名风穴寺,又名千峰寺,位于汝州市 区东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风穴山口,两山夹道,万木葱茏,流水潺潺。迤俪北行3华里,方能发现寺院,确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处”的诗情画意。
  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钟:寺庙的钟鸣声。
  咽:呜咽。
  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薄暮:黄昏。
  曲:水边。
  安禅: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
  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见《涅磐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诗文解释】
  不知香积寺在哪里,走了好几里才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古木参天没有人行的小路,深山里不知何处传来阵阵钟声。流泉遇到岩石发出幽咽的响声,日光照在幽深的松林上生出寒意。暮色降临宁静潭水弯曲之处,安然修禅制服各种欲望。

译文1:
     不知香积寺在此山中,行来数里身入云峰。
 无人的石径旁丛生古树,深山里是何处响起钟声。
 流泉声咽,穿过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着浓荫的青松。
 暮色降临空潭侧畔,入定的禅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岂不谬哉?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岂能不“冷”?
  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吧。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溪水之中危石耸立,泉水不能顺利流淌,好像发出呜咽凄切的声音;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洒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冷色的青松,使照在上面的日光仿佛也变冷了。这里“咽”、“冷”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巧妙,被历代誉为炼字典范。“咽”是拟人,状石间泉声低沉,“冷”是通感,绘夕 阳余晖微弱。正如清人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所评:“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 ;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此两句,作者将“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从而借泉声的幽咽和日色的凄冷,渲染山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0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雏燕

      【文言文】   吾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52
  • 《少室雪晴送王宁》翻译赏析

      《少室雪晴送王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颀。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118
  • 写安徽桃花潭的诗词大全

    桃花潭在安徽泾县西南青弋江边的翟村。潭在悬崖陡壁下,水深数丈,清澈见底。潭西岸石壁,怪石嶙峋,姿态万千;岸上老树古藤,山鸟喧呼。潭东岸为白沙滩,滩上芦苇成片,临风摇曳。唐代大诗人李…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03
  • “素约未传双燕语,离愁还入卖花声。”全词翻译赏析

    “素约未传双燕语,离愁还入卖花声。”作者江开,字开之,号月湖。存词四首。 浣溪沙 手拈花枝忆小苹,①绿窗空锁旧时春。满楼飞絮一筝尘。 素约未传双燕语,②离愁…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4
  • 少年行四首·其三

    朝代:唐代 作者:令狐楚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古诗文 2020年3月19日
    675
  • 梅曾亮《记棚民事》“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①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7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